首页 小组 文章 相册 留言本 用户 搜索 我的社区 在线学堂 商城 购物车 支付钱包

[打卡]小学那些事儿

2024-06-07 14:37:33
0
120

读研时研究的洪诚先生曾说,老师(黄季刚先生)的话影响了他一生(指洪诚先生此后研究三礼,后来成为当代三礼大师)。那么毫无疑问,小学的启蒙老师们也影响了我的整个学生生涯,并将持续影响我一生。这个体会原来还不强烈感触还不深,在深圳教过资质不差却小学一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就语数英三门主课50分的小男孩后,就始终萦绕在我心头。他父母最后还是很快带离他离开了教育机构,当时我几乎有呼天抢地之痛。因为若不是他在课外再遇到喻老师的传人我这样的老师,可能他的整个学生生涯就会始终伴随着挫败与被轻视嘲讽,直至最后彻底对学习失去信心在学校浑浑噩噩中等待彻底离开学校。

我小学四年级转过一次学,因为家从出生地宜兴张渚搬到了苏州原金阊区。这样我也幸运地有了两所小学母校——宜兴市张渚小学和苏州石路小学。因为当年在学校和老师同学总体关系都不错,成绩好难免占些便宜,所以至今我看到小学生仍然忍不住内心欢呼雀跃!

我妈是宜兴张渚人,我爸是苏州市五中初中毕业后分配去张渚木工厂(又称国营九四七九厂)工作的。后来父亲工作积极出色,单位奖励他到扬州脱产学习,后来他老的学历一栏是相当大专。我妈学习天赋高,当年高考只差三分,这是二姨父告诉我爸的。我妈最认可的是我爸的字,表示不如我爸。后来我妈边工作边自学了会计函授中专,胎教那是没有,但是我妈背政治课的时候我有时在旁边,结果就是初中中考时我几乎把学校发的政治考试要背的参考书全部背下来了,猛地考了99分(满分是100分)。自家姊妹迟迟不进门也是怕自己的学习基因没有那么强,老祖宗苏东坡不是说“人生识字忧患始”嘛,孩子聪明了有时活得更累而已。如果可以,即便将来有儿子聪明如我,我更希望他活得可以像他妈一样,不必非得名校,不必非得名列前茅,只要平安健康幸福外加爱主爱人即可。这样说,自家姊妹是不是应该庆幸她文化课学习进教会之前不是天赋异禀呢?

宜兴古代最出名的是周处,他被称为“义兴第一人”(因避宋太宗赵光义的名,义兴后来改为宜兴)。吴地原来生活条件没有那么好,在战国时期吴军战斗力是相当强的。东晋时期,保卫东晋皇朝最强有力的一支军队就是出自当时的宜兴(看过相关史料)。即便现在,苏州话吵架外人听来像谈情说爱,宜兴人说话外人听来都像吵架。相对来说,现代的苏州人更文一些,现代的宜兴人野性更强一些,当然这只是在吴地的自我比较。安史之乱之后,整个国家的经济重心才慢慢向南方转移。日子过得好了,生活太安逸舒服了,适合读书,适合做生意(因为人们生活需求高需求大)。因此后来科举考试吴地特别苏州的状元进士特别多,为了地域平衡皇帝还特意规定过每年北方一定要有多少进士。程章灿老师的解释特别有趣,封建时代苏州学子学人从小练习跪着习字写文章的,殿试时其他士子已经跪得头昏眼花了,苏州士子因为习以为常所以仍然思路清晰每每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

宜兴现代最出名的就是徐悲鸿先生。那时候县里(那时还没有改称市)教育部门的领导到张渚小学视察,小时候的我没有那么大方,只能稍微有距离地观察领导们跟我们班的班长蹇萍她们交流。大领导问我们,知道宜兴市的大名人嘛?然后在黑板上写上了徐悲鸿先生的大名。短短几分钟的交谈大领导其他没谈,光提到强调了宜兴人的骄傲——徐悲鸿先生的大名。因此即便三十多年过去了,当时的场景仍历历在目,大领导的音容笑貌存记于心。当代宜兴最出名的是小丁丁俊晖了,我妈一看就说是宜兴人像宜兴人,我觉得那比从白种人中光看外貌就分辨出犹太人更玄乎。她有三十多年在宜兴的生活经验,我只有最初的十年。乡土观念南方人也重的,张菁是江阴人,小方吾师也是江阴人,在张菁面前谈论小方吾师都是对江阴人的不敬。

大伯伯教哲哥称呼我爸为宜兴叔叔,我的叔叔为解放军叔叔。我爸原来在宜兴的二十多年是属于他老的人生最灿烂时期,撇去最近几年的光阴不算。连带我,因为那是在父母乃至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大家庭荫庇下最无忧无虑的十年,所以自然印象也不会差。


评论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