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稀缺——数量少的说了算
Day 4
【高光句】
1.“不管是什么东西,只要你晓得会失去它,自然就会爱上它了。” ——G.k.切斯特顿
2.稀缺原理:机会越少见,价值似乎就越高。
3.对失去某种东西的恐惧,似乎要比对获得同一物品的渴望,更能激发人们的行动力。
4.倘若瑕疵把一样东西变得稀缺了,垃圾也能化身值钱的宝贝。(例如纸币上有三只眼睛的华盛顿虽然在美学和实用性上都没有价值,但它很值钱。)
5.心理逆反理论:一旦短缺——或其他因素妨碍我们获取某物,我们就会比从前更想得到它,更努力地想要占有它,跟这种妨碍对着干。这种理论的核心是保住原有的既得利益。
6.每当有东西获取起来比从前难,我们拥有它的自由受了限制,我们就越发想要得到它。不过,我们很少意识到是逆反心理带来了这种想要的迫切感,而只知道自己就是想要。为了解释这种莫名的渴望,我们开始给它安上各种积极的品质。
7.因为一样东西遭到禁止而觉得它更有价值——这种倾向不仅仅限于洗衣皂等消费品,连信息的获取也如此。(一般来说,某类信息遭到禁止后,我们无一例外地更想得到这种信息,并对其给出较被禁之前更有利的评价。即,信息越被禁止,越易获得赞同。如黄色影音书。再如豆瓣高分电影里有很多是禁片。)
8.稀缺原理适用条件:资源有限+多人竞争。(越是有限且有多人竞争的东西越受人们的追捧)
9.自由这种东西,给一点又拿走,比完全不给更危险。
10.跟一贯的稀缺相比,一样本来有后来没有了的东西,会叫人更想要。同理,管教前后不一的父母,最容易教出反叛心强的孩子。
11.我们不光在物品稀缺时更想要它,而且,碰上有人竞争时还最想要。
12.(在获得稀缺商品时,我们的)喜悦并非来自对稀缺商品的体验,而来自对它的占有。
【读后小结】
稀缺:
1.稀缺原理:机会越少见,价值似乎就越高。
2.成因:
(1)难于得到的东西,一般要比轻松得到的东西好——根据它来做判断,大部分时候是正确的。(社会学角度)
(2)机会越来越少的话,我们可无限制选择的自由也随之丧失,我们并不想失去这种自由。为了保护这种既得利益,我们想要它们的愿望愈发强烈——心理逆反理论(心理学角度)
3.如何抵挡
(1)一旦体验到高涨的想拥有某物的情绪,就提醒自己:说不定有人在玩弄稀缺手法,必须谨慎行事。
(2)问问自己,为什么我们想要那件东西,若想要它是因为想占有它,那我们应当利用它的稀缺性来判断该为它出多少钱,若想要它是为了它的功能(使用它),那就需要牢记:该物品不管是稀缺还是充足,其功能都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