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组 文章 相册 留言本 用户 搜索 我的社区 在线学堂 商城 购物车 支付钱包

[打卡]《在历史与人文之间徘徊》——文学的格式塔质和审美本质(三)

2024-01-25 22:51:17
0
68

在文学创作中,作家将这种审美体验凝结在文学作品中,渗透进文学结构的整体中化为语言符号系统,它制约着文学结构的各种因素,同时他又通过文学结构的各种因素及相互关系来体现。那么文学中的审美究竟是一种什么形态的东西呢?在这里?重庆炳先生提出古典艺术理论中“气韵生动”这个概念。他认为审美在具体的作品中就表现出一种“生动”的“气韵”。

文学作品中有了“气韵”或到达“气韵生动”,文学作品就既反映了现实的内在本质,又贯注艺术家刻苦铭心的体验,达到了主客观的和谐统一。那么文学作品就获得了他的主体——审美。

“气韵”在文学作品中不是作为一个构成因素而存在的,而是作为一种关系而存在的。作为“格式塔”而存在的,它像弥漫于空气中的芬芳之气一样,虽闻到了却看不见,抓不住。它作为一种“格式塔”,一种关系驾驭着、制约着作品的因素或关系上在现实生活中看似毫无关系的人、事、景一旦被纳入“气韵”这文学“格式塔”的结构中,就立刻获得浓郁的诗意和特殊的光辉。所谓“浅语皆有味,淡语皆有致”,所谓“欲之匪深,即之愈希”,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所谓“句中有余味,节中有余意”等等,就是“气韵”弥漫于作品整体结构中所造成的艺术效果。反之,在现实生活中本来动人心魄的人、事、景、物若不能置于“气韵”这“文学格式塔”的制约下,也会变得意味全无,而使创作归于失败。


由上,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气韵”作为审美体验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形态属于文学的本体,反映了文学的本质。


今天的小番外: 今天小老弟放假了,我还挺想他的。我弟现在比我高好多,还能可以把我公主抱抱起来,真的很有安全感。今天还帮姐姐安了她新买的书柜,但是那个书柜的安装实在是有一点点难,所以我们打算明天再继续!

评论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