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组 文章 相册 留言本 用户 搜索 我的社区 在线学堂 商城 购物车 支付钱包

[打卡]《尚书》——“高宗肜日”、“西伯戡黎”

2022-08-11 07:54:33
0
227

       高宗肜日,越有雊雉。祖己曰:“惟先格王,正厥事。”乃训于王,曰:“惟天监下民,典厥义。降年有永有不永,非天夭民,民中绝命。民有不若德,不听罪,天既孚命正厥德,乃曰其如台。呜呼!王司敬民,罔非天胤,典祀无丰于昵。”

       关于高宗的声望自是不必多说,在殷商历代帝王之中,或许较盘庚还要大。他是盘庚的侄子,盘庚去世之后,其弟小辛、小乙相继为王(在殷代,王位继承有兄终弟及的制度)。在此二人统治时期,殷朝的国势再一次衰落下去。小乙去世之后,其子武丁即位,即为高宗。高宗在商王朝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根据《尚书·无逸》中的相关记载,高宗少年时曾经行役于外,并且时常与平民在一起劳作,所以较为了解民间百姓的疾苦与种庄稼的艰难,在即位之后,才会不断实行德政。当时的统治早已腐败不堪,高宗任用奴隶出身的傅说为相,励精图治,国势大振,激烈的社会矛盾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和。
       周朝国力的不断增强,也激发了高宗对外侵略的野心,按照卜辞中的相关记载,他曾大力向西北扩张势力,数次举兵攻打周边国家,一举打败了土方、鬼方等敌对国家,将势力延伸到河北、山西、陕西和内蒙古的一部分,为殷王朝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和物质基础。武丁之后,商王朝又曾向南方发展它的势力,现在在湖南、江西等地都曾发现商代的遗址、遗物,由此可见,当时商朝的疆域已经大大扩大了,商王朝也一举成为当时世界上的文明大国之一。
       这一篇文章,根据《史记》中的相关记载,是帝祖庚时祖己所作,因其文字不如《盘庚》古奥,历史学者们一度怀疑,这是东周时的作品。郭沫若先生认为文中“王司敬民,罔非天胤”的民本观念,在当时是不可能出现的。又因“卜辞中没有见到民字以及从民的字”,所以“《高宗肜日》一篇也是不可信的”。不过,这些说法仅供参考。
       文章中记载的主要是祖己的言论,言论中除了提出“敬民”之外,还提出了所谓“义”和“德”。“义”和“德”在此可以作为同义词看待。“德”字在《盘庚》中早已被多次提及,本文中再出现“德”字,也不足为怪了。
       可是,为何祖己要提出“德”并对它特别强调呢?其实,这并不难理解。在高宗统治之前,商代社会是时盛时衰的。贵族们为了让自己奢侈腐化的生活可以继续下去,残酷地剥削百姓,这种残酷剥削严重阻碍了生产的发展,必然会引起劳动人民的反抗。这样,国势也就衰落下来了。其发展趋势一定会趋于灭亡。高宗距盘庚很近,正是“殷鉴不远”,统治者中头脑比较清醒的人从这一系列残酷的斗争中,总结出一条教训,这就是“典厥义”“正厥德”。他们深刻地感受到,欲维护国家的安定团结,就一定要做到“敬民”。

       西伯既戡黎,祖伊恐,奔告于王。曰:“天子!天既讫我殷命。格人元龟,罔敢知吉。非先王不相我后人,惟王淫戏用自绝。故天弃我,不有康食。不虞天性,不迪率典。今我民罔弗欲丧,曰:‘天曷易不降威?’大命不挚,今王其如台?”
       王曰:“呜呼!我生不有命在天?”
       祖伊反曰:“呜呼!乃罪多参在上,乃能责命于天。殷之即丧,指乃功,不无戮于尔邦!”

       殷纣王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暴君。殷商从高祖成汤建国开始,历经六百多年传到纣王,商汤苦心打拼下来的江山就是在纣王手中换了主人。
       根据古书记载,纣王本就不是个等闲之辈,从小就才思敏捷,能言善辩,而且身材魁梧。他即位之初,也曾享受过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四夷拱手、八方臣服的好风光,一度号令天下八百诸侯。但是,随着功绩的累增,他也变得骄纵起来,更是将大臣的“忠言”视为“逆耳”,慢慢的,他变得奢侈腐化、残暴不仁,为百姓带来了极大的灾难,引起了百姓的强烈反抗。这篇文字就是在如此危急的情况下写出来的。
       祖伊说:“现在我们的臣民没有谁不希望殷国灭亡,他们说:‘上天为什么还不降下威罚呢?’”应是当时情况的真实写照。从此处我们就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矛盾尖锐到何种程度。
       但是,纣王对祖伊的警告完全不放在心上,甚至认为“我生不有命在天”,自大地以为既然接受了上天的大命成了天子就可以肆无忌惮,为所欲为。但是,祖伊并不这样认为,他认为虽然大命是上天赐予的,可若沉迷于荒诞之中就会遭到上天的遗弃失掉大命,纣王对此不以为然。
       不得不说,纣王确是咎由自取,罪有应得。

评论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