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组 文章 相册 留言本 用户 搜索 我的社区 在线学堂 商城 购物车 支付钱包

[坡仔的学术之路•第十二期]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悲剧的诞生》——浪漫还是癫狂,这是个问题

2022-07-12 20:00:15
0
407

       今天我们解读的是《悲剧的诞生》,它的作者是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
       尼采是西方近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是因为兼有哲学家的深刻思想和诗人、艺术家的浪漫气息为一体的现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之一,著有《悲剧的诞生》《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权力意志》等等。这三部书被誉为“尼采三书”,是了解尼采思想及欧洲近现代哲学发展流脉的必读书目。
       尼采也是目前为止,汉语世界被读得最多的欧洲思想家。《悲剧的诞生》德文原名《悲剧从音乐精神中诞生》,是尼采1870年至1871年在瑞士巴塞尔大学当教授时的作品,这是他的处女作,也是他的美学代表作,首次出版于1872年。
       在这本书里尼采的“唯意志论”、“超人哲学”、“非理性主义”的思想已初见端倪,并写入了后来尼采哲学理念中许多关键性的主题和倾向,因而具有特殊的地位。
       这本书在尼采生前没有产生影响,但被后人重视,尤其对西方现代美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今天我们将通过研究背景、核心问题、研究视角、核心思想和研究应用五个部分来为大家进行解读。


01 《悲剧的诞生》研究背景:叔本华的直接影响和对痛苦的永恒思考
       我们先来看《悲剧的诞生》的研究背景。
       1856年10月的一天,年轻的尼采在一家旧书店里无意间看到了一本名为《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的书,作者是叔本华。尼采随手翻看了几页,便被这位伟大的哲学家深深折服,他自己后来回忆说,当时就像有圣灵感召奥古斯丁读圣经一样,自己瞬间就陷入了叔本华的精神境界,并且还有个虚幻的声音,在书中召唤尼采,尼采把它买回家。
       尼采竟然毫不犹豫地把它带回了家,并且埋头苦读水。谁知这一读,便读出了一个新的尼采,一个伟大的德国哲学家。
       要说谁对尼采的哲学道路影响最大,那恐怕非叔本华莫属了。
       尼采曾在《不合时宜的沉思》这部著作中明确表示,叔本华就是他要寻找的引路人。虽然尼采最后背离了叔本华的哲学思想,但在探究生命意义和追问存在方式上,尼采和他并无二致。
      叔本华是怎么影响尼采的呢?尼采又是在怎样一种思想背景下创作出《悲剧的诞生》呢?
      要弄清楚这一点,我们还得先把叔本华的哲学思想做个简要的阐述。
      在叔本华看来,这个世界由两面组成。一面自始至终都是表象,另一面自始至终都是意志,我们存在的世界并没有神权统治,有的只是服从于个体化原理的自然万物。
       叔本华认为,意志是本体,个体是意志客体化的产物,而个体化原理是意志客体化的条件。然而无论是表象的一面,还是意志的一面,世界都处在一种痛苦挣扎、永不满足的混沌状态。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叔本华笔下,世界就好比一个人,他有着一颗黑暗的心脏,这个心脏极度贪婪、饥饿,并毫无节制地吞噬着机体和五脏以维系自己的生存,然后不断蔓延滋生,丝毫不顾及整个身体会不会因为他的贪婪而死亡。
       与传统形而上学所讴歌的真善美世界相比,叔本华眼中的世界充满了恶臭和腐朽,而且毫无理性和秩序可言。
       在这样的世界里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在哪里呢?也就是说,人活着究竟有什么用呢?
       这是叔本华哲学所要解决的最终问题,这也让尼采对叔本华一见倾心。尼采仿佛觉得叔本华在世界的边缘竖起了一面镜子,这面镜子把我们的世界和人生照得一清二楚。因为在尼采看来,叔本华始终在关注最朴素、也最普遍的真理,那就是——提出了存在的价值问题。
       遗憾的是,尽管叔本华提出了存在的价值论,但是他并没有把这个问题很好地解决,至少在尼采看来,叔本华给的答案并不解渴。
       叔本华把世界的本质规定为“盲目挣扎的意志”,而除此之外的一切都是作为反应意志世界的表象,因而整个世界都是虚幻的、如梦一般的存在。在这样的世界中,人身上存在的各式各样的欲望正体现了意志匮乏的特性,匮乏必然带来痛苦,而人作为自然界意志最高的客体,痛苦程度也最深。虽然暂时的满足可以缓解痛苦,但意志随时会因为欲望的满足而百无聊赖,从而进一步产生新的欲求,所以人活着不痛苦是不可能的。归根结底意志是人痛苦的根源,想要摆脱痛苦,就要对意志进行节制。比如通过禁欲、禁色、贫苦等手段来让意志冷静下来。
       这当然得不到尼采的认同。在尼采看来,叔本华对“存在的价值问题”的解答不仅糟糕,而且草率,甚至有点悲观。所以尼采开始自己构想“拯救存在意义的思想道路”。
       和叔本华一样,尼采也承认“存在有永恒的痛苦”,但他并不回避痛苦,而是把痛苦当做激发人类尊严和生命活力的重要手段。罗素在《西方哲学史》里曾明确表示自己厌恶尼采,因为他总是冥想痛苦。这话不假,因为尼采热爱生命,而痛苦始终伴随生命的始终,所以痛苦也就成为了尼采眼中无法逾越的人性高峰。


       那么有哪个民族、哪类人曾这样严肃而又认真地对待过痛苦呢?
       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尼采眼中的希腊人。
       在尼采看来,希腊人的生存简直就是个奇迹,这个民族非常敏感,他们欲望也非常强烈,所以特别容易痛苦,然而他们却生活得那么壮丽和美好,足以令整个现代文明都自惭形秽。
       “向希腊人学习”,这是尼采发自心底的呼喊,也是尼采一辈子都矢志不移的行动准则。
       那么究竟向希腊人学习什么呢?
       尼采认为,学习的是由希腊人创造出的伟大悲剧作品中所诞生出来的悲剧精神,由此《悲剧的诞生》应运而生,这部作品的初衷就是尼采向希腊人讨教存在意义的初步尝试。
       尼采认为,希腊人是人类精神文明的家园,现代人由于背离希腊的根本精神,也就是“悲剧精神”才导致无家可归。
       希腊人究竟是如何诠释悲剧精神的呢?
       这将是我们第二部分需要重点解读的内容。



02 《悲剧的诞生》核心问题:究竟什么才是悲剧精神?
       究竟什么才是悲剧精神呢?
       希腊人和我们一样有着同样的疑问,这就是“存在的价值问题”。
       “To be,or not to be.”这句《哈姆雷特》的经典台词同样适用于早期的希腊人。
       尼采在《悲剧的诞生》里曾反复叙述过流传于希腊民间的一则神话,大致内容是:希腊神话中的浮游鬼亚国王、以拒付而著称的米达斯国王在树林里久久寻找酒神的伙伴智慧的西勒诺斯。当他最终落入国王手里的时候,国王问他:“对人来说最好、最出色的东西是什么?” 西勒诺斯一动不动,什么也不说。直到最后在国王的威逼下,他尖声大笑着说出这样一番话来:“可怜的浮游啊,无常与苦难所生的孩子,你逼我说出你最好不要听到的话吗?最好的东西对你来说是根本达不到的,即不要降生,不要存在处于虚无的状态。不过对你来说,还有次好的东西,那就是立刻去死。”
       简单来说,西勒诺斯要传达的意思就是:规避痛苦的最佳方式是不要出声,如果再找一个次一点的方式,那就是结束生命。总之,只要你活着就会痛苦。
       由于希腊主要有五大岛组成,属于纯粹的海洋文明,耕地的缺失让他们无法供给正常的粮食需求,只能出海闯荡,靠经商的活动换取粮食和日用产品。但海上的狂风和海啸时有发生,加之战争频发,所以希腊人对于死亡的认知要远远大于其他民族。也就是说,希腊社会的悲剧迷雾笼罩在每一个希腊人的头上。如果不想面对苦难,那就只有去死。


       面对这一可怕又荒谬的民族智慧,希腊人该怎么应对呢?
       为了能够活下去,他们必须在死亡面前构造一个纯粹而又玄幻的神灵世界来慰藉心灵。因此希腊人荷马变为尼采推向艺术的前台。
       熟悉西方文学史的朋友一定都听说过盲人诗人荷马,他的代表作品是《荷马史诗》。在尼采眼中,荷马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做梦的希腊人。他用极其灵敏的笔触描绘了虚幻世界里的神、英雄和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每一个事件,然后又通过艺术的加工,让他们变成了富有人文色彩的史诗和神话,从而为希腊人提供一个可供心灵栖息的艺术世界,并靠这个世界的旋律和逻辑来解释他们现实的存在。
       于是,天上的神就变得富有人格,开始和人一样具有七情六欲、贪嗔痴念,并成为人性欲望的辩护者。因为他们和希腊百姓一样,过着衣食住行的普通生活。在这些神灵和英雄的光辉照耀下,希腊人感觉到了寄居在自己身上的神性与美好。
       渴望生存的欲望,便打败了久居于心中的悲叹,这种以梦和追求外观为己任的艺术形式,被尼采总结为希腊艺术中的“日神精神”。
       正是靠了它,希腊人才没有被现实打倒,反而更加坚强地活在这个世界上。然而梦终有醒来的一天,人不能永远活在美妙的梦境中,还是要面对现实,这时“酒神的醉”就开始发挥作用,从而帮助希腊人逃避现实。


       在尼采看来,“日神”和“酒神”就像是一男一女,彼此交合才能孕育出伟大的艺术境界。也正是在前者的攻和后者的守之间,相互碰撞、摩擦和交融,才最终造就了古希腊灿烂辉煌的艺术文明。
       正因为希腊人懂得“艺术是生命的最高使命”,所以他们才在日神和酒神的不断激荡和促进中缔结出了著名的“阿提卡悲剧”。
       所谓“阿提卡”就是希腊首都雅典所在的地理位置,因而“雅典悲剧”又称为“阿提卡悲剧”,是古希腊悲剧的精华所在。正因为有这样优秀的悲剧作品和它们蕴含的悲剧精神,才让希腊人免于自己陷入毁灭或是叔本华所提倡的一种佛教式的境遇“涅槃”中。
       总之,希腊的悲剧精神源于“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的结合,是帮助人们在不同情境下规避痛苦的两种方式,是一种极具独特的审美现象。
       究竟什么是“日神精神”,什么是“酒神精神”呢?
       下面我们将在第三部分一一进行解答。



03 《悲剧的诞生》研究视角:阿波罗与狄奥尼索斯的天神形象
       在《悲剧的诞生》中,尼采首先考虑到的是古希腊悲剧产生的内在机制。他认为这种悲剧是由两股力量构成的,一种是太阳神阿波罗所带有的“日神精神”,另一种是酒神狄奥尼索斯所带有的“酒神精神”。
       在古希腊神话中,太阳神是阿波罗,他是宙斯和勒托之子,也是古希腊神话中光明、寓言、音乐、医药之神和消灾解难之神;同时也是人类、文明、迁徙和航海者的保护神。
       总之,太阳神阿波罗象征着理想和希望。

       酒神是狄奥尼索斯,她的母亲是凡间女子。宙斯爱上了她,并娶她做了妻子。
       狄奥尼索斯出生后受到宙斯妻子赫拉的迫害,却得到祖母“大地之神”的庇护,长大后她教人类种植葡萄、酿制葡萄酒成了有名的“酒神”。同时她还是“农业之神”,是丰收、享乐和放纵的象征。古语说“饱暖思淫欲”,狄奥尼索斯又管吃喝,又管淫欲,也算是身兼多职吧。
       尼采认为阿波罗精神代表着一种梦幻精神,这种精神有两个特征:
       第一是梦中的一切景象都是以形象的方式直接呈现给我们的,就跟看电影一样,都是以画面来进行叙事的。
       第二梦境是由虚幻事物形成的虚幻世界,所以里面的一切形象都不是真实的形象,无论做梦者梦到什么,都可以保持一份平和的心境。
       并且尼采进一步指出,梦中的景象似乎总是美好的,所以他提出梦境具有美丽的外观特性,这种外观是艺术创造的前提。
       这个我们也很好理解,一般我们把现实生活中实现不了,却又很想得到的东西称之为“白日做梦”,这说明人们对于梦境的整体感悟还是美好的。
       尼采由此得出结论:“日神”的精神实质就是享受和把玩美丽的梦中幻境,他的目的是从幻想中获得生活的乐趣,进而忘却人生的痛苦,可以说“日神”是给希腊民众以“强心剂”和“壮骨粉”。
       那么“酒神”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在尼采的判断中,“酒神”能给希腊人带来一种形而上的复归感,也就是一种醉到极致后的癫狂感、舒适感——这是每个喝醉酒的人都有过的切身体验。
       和梦境中冷静看待一切现象的“日神”不同,醉酒的状态表现为:自我意识的丧失和消极情绪的遗弃。
       尼采指出,这种精神来源于古希腊的“酒神”祭奠,这种节庆所做的主要事情差不多都是肉欲的极度放纵。在这个时候,人类最原始的冲动都得到了解放。
       在艺术上,狄奥尼索斯精神集中表现在音乐、舞蹈和某些抒情诗歌上,因为这些艺术形式表现的都是人类最本真、最初始的愿望。当人们面临痛苦时,除了到阿波罗的梦幻世界里去寻求慰藉之外,还能到狄奥尼索斯的狂醉世界里去完全忘了自己,也就是通过放纵来逃避现实的苦痛,从而达到人性的解脱。
       在这样一种情形下,尼采把悲剧精神看做是“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的结合体。但从实质上看,尼采更喜欢狄奥尼索斯的“酒神精神”,因为狄奥尼索斯精神也代表着音乐精神。
       尼采认为,在所有艺术中,音乐处于最高的地位。

       除了叔本华,他最崇拜的人就是名噪一时的音乐家理查德•瓦格纳。瓦格纳是尼采从小就仰慕的人,他对瓦格纳旋律的向往超越了世间的一切欲望。尼采曾一度把瓦格纳的音乐设为叔本华哲学的化身,并把德国精神的复兴寄托在瓦格纳身上。
       《悲剧的诞生》就是献给瓦格纳的,并且书的序言就叫做《致理查德•瓦格纳》,他也接受了叔本华的命题“音乐是意志的表现”,同时还接受了他另一个观点,那就是“人都是利己主义者”。
       但是,人们利己的生活意志在现实中很难得到满足,故而人生充满痛苦,所以尼采断定古希腊人的意志就是用美感来对抗痛苦。


       究竟该怎么才能对抗痛苦呢?
       如果用阿波罗的日神精神来对抗,那也只是幻想中的幻想,根本没有什么实质上的改变。同时,由于阿波罗是道德之神,富有理性,他对人的意志自由有所限制,所以并不能让人完全脱离痛苦。
       但是狄奥尼索斯就不同了,古希腊人一来到酒神的纪念仪式上,就完全忘却了阿波罗定下的法则,开始自由狂欢,在迷乱中寻求真实的自我。
       这时从痛苦中生长出的个体快乐便迅速占据了上风,人性深处的表达也变得更加清晰。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狄奥尼索斯比阿波罗更接地气,也更平民化,而古希腊悲剧的精神实质便是由高高在上的阿波罗和草根出身的狄奥尼索斯共同构成的,一种是梦幻的慰藉,一种是现实的放纵。前者代表的是幻想、理性、道德,在艺术上对应的是造型艺术和史诗等;后者则代表着真实、放纵、疯狂,在艺术上对应的是音乐、舞蹈等。
       通俗点来说,日神精神就像穿着西服,坐在西餐厅里面,被一堆端着盘子的围着,正襟危坐地吃着那一小块牛排;而酒神精神则像是大排档里的烧烤摊,你穿啥都没人管你,甚至你还能大声跟老板吆喝,“我的腰子要烤老点”。
       作为普通人来讲,肯定是喜欢酒神精神,毕竟它更平民化一点,所以尼采认为酒神精神更为重要,并进一步提炼说《悲剧的诞生》于酒神精神中的音乐精神。



04 《悲剧的诞生》核心思想:悲剧为何会灭亡?
       作为哲学家,尼采肯定关注的是“哲学原理的发生和归结”,而不是省歌舞话剧团的汇报演出。所以,尼采讨论古希腊悲剧并非纯粹地讨论悲剧艺术,而是想由此产生出哲学思想。
       那么悲剧究竟如何给予哲学思考呢?
       这时就要提及一个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了。
       苏格拉底作为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却亲手结束了悲剧的生命,这不由得令人惊奇。
在探讨古希腊悲剧的灭亡原因是尼采把矛头直接指向了苏格拉底,并断言导致悲剧衰亡的哲学原因就是苏格拉底精神的泛滥。
       尼采认为,古希腊悲剧是突然消亡的,而古希腊三大悲剧大师之一代表作是《美狄亚》的欧里庇得斯是造成悲剧消亡的罪魁祸首。因为他对悲剧的改革,导致原始的酒神因素从悲剧的创作中被永久地剔除出去,伴随而来的是把悲剧建立在非酒神艺术的风俗和世界观之上。失去酒神因素的悲剧就开始变得平庸和世俗,最终演变为古希腊早期喜剧大师代表作阿里斯托芬式的喜剧了。
       欧里庇得斯的这种改革思想究竟是哪里来的?
       追溯根源,这个锅还得苏格拉底来背。
       尼采指出,欧里庇得斯对悲剧的改革所遵循的正是苏格拉底的教导。他是苏格拉底的绝对粉丝、忠实拥趸,对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更是坚定不移地贯彻始终,所以希腊悲剧等于是被一个完全不懂悲剧的苏格拉底毁掉的。这可真是一个悲剧了。
       苏格拉底究竟有怎样一种精神能量,能让欧里庇得斯轻松击垮希腊悲剧呢?
       按照尼采的说法,是因为苏格拉底是一个典型的理性主义者。苏格拉底精神的实质就是理性主义,即广义的科学精神。这种理性主义不同于日神精神,也不同于酒神精神,它是一种新的生存态度。具有苏格拉底精神的人,需要借助无尽的知识来获得解脱,从而克服悲观主义,走向乐观主义。
       在尼采眼中,他肯定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但对苏格拉底这种知识精神却不太感冒,称它为“浅薄的乐观主义”。因此尼采认为苏格拉底精神大行其道,将会造成文化的堕落,而悲剧的消亡正是这种堕落的标志。
       他开始对欧里庇得斯大加批判,认为他响应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的口号,从而主张“理解即后美”是十分愚蠢的行为,并提出欧里庇得斯毁灭悲剧的行为,实际上也就是毁灭艺术的真正行为。
       在他眼里,欧里庇得斯之后的艺术创作由于被苏格拉底精神所支配,已经堕落为“伪艺术”,就差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然后人唾骂了。
       尼采虽然对古希腊悲剧苏格拉底精神的崛起而消亡感到惋惜,但他并未死心。他认为古希腊悲剧还是可以复生的,而复生的国度就是生它养它的德国。
       一方面苏格拉底精神经过长时间的狂飙突进后,已经到达了自己的边界。而德国哲学对于理性认知界限的监视则是产生新悲剧的前提条件,这种新的悲剧将是古希腊悲剧精神的复兴。
       另一方面,尼采认为瓦格纳音乐剧的产生也预示着悲剧将要不幸。因为瓦格纳音乐却有两种特性,一种是音乐,一种是神话。音乐的精神,即酒神的精神;神话的精神,即日神的精神。
       而希腊悲剧是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的完美融合,所以德国悲剧的复兴指日可待。



05 《悲剧的诞生》研究应用:为西方美学及哲学打开了进步的大门
       在第五部分内容的我们来看一下,《悲剧的诞生》对学科的影响。
       研究西方美学,你如果想不看尼采,那是绝对不可能得。这就好比你读唐诗,不谈李白;讲宋词,不论苏轼一样,是断然无法办到的。
       从美学角度来看,《悲剧的诞生》既是关于古希腊悲剧的起源、发生、消亡、复兴的艺术史专著,也是关于艺术本质探讨的哲学史专著,所以具有双重意义。
       它在美学上的意义,主要在于提出了一种反抗悲观主义的悲剧人生观。
       这种人生观用艺术的手段,把悲苦、消极、郁闷、绝望的人世现象,转变为积极面对现实、勇敢面对挫折的心灵强化剂。
       尼采把悲剧的正面意义通过艺术的媒介传递给世人,让人们真正认识到了悲剧的价值所在。


       这种“以悲为喜”的创作风格直接影响了现代主义作家的创作观,例如卡夫卡、加缪、乔伊斯、萨特、艾略特的作家的作品当中,我们都能看到这种悲剧人生观。
       我们来看一篇发表在《浙江学刊》的C刊论文,题目是《尼采“悲剧的诞生”中的审美神义论》,作者是重庆大学的博导张文涛。
       在这篇文章里作者指出,从《荷马史诗》到《酒神颂歌》到《悲剧》,尼采勾勒出一条极为简要的希腊艺术发展线索。其目的便是阐述悲剧人生观的现实意义,而这种悲剧人生观的最直接显现便是荷马审美神议论的生成,这就是通过创造奥林匹斯诸神形象来传递现实生活的美好愿景。
       在这一基础上,尼采发现荷马的艺术和宗教为希腊人的生命带来了根本性的拯救何辩护。简单来说,就是只有作为一种审美现象,人生和世界才有存在的理由,生命才值得一过。
       这不仅对希腊邦民的个性生活起到了奠基作用,也对整个希腊文明的辉煌发展起到了助推效果。


       其次在哲学方面,尼采把生命从理性主义和神性主义的压迫中解放出来,肯定了生命的价值,即存在意义。
       从这一角度来看,无疑是具有进步意义的,这直接启发了后来学者们的哲学思考。德国哲学家作家席勒的“游戏说”,就来源于《悲剧的诞生》。
       席勒认为,现代社会的病症是理性主义和感性主义的对立所造成的人性中感性和理性的分裂。如果要进行救治,就不能继续强调这种对立,而是要在更高的角度来调和这种分裂,让三者形成张力,进而带来平衡。
       这种理念在《悲剧的诞生》中就已经被尼采提出过。尼采认为,希腊悲剧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感性的酒神精神和理性的日神精神在矛盾冲突中能够不断调和平衡,从而产生悲剧。
       此外,尼采认为,人世间唯一的真实就是我们的感性生命。尼采之后的后现代主义哲学家们也真正领会到了这层意思。
       所以从尼采之后,对感性的宣泄就成为了一种思潮。
       比如法国哲学家福柯在《疯癫与文明》中对“疯癫”进行考察时,他就指出这一非理性的真实是因为理性主义的压制才会被认为是一种病态。同时福柯指出,正是生命的癫狂,才造就了我们的文明,这显然是继承了《悲剧的诞生》中的酒神精神。
       到后来,另一位法国哲学家德勒兹的“欲望机器生产理论”,则更是将这一思想推向了高潮。
       德勒兹的“欲望机器生产理论”,提倡欲望生产是真实的生产,欲望与物质发生连接。


       总而言之,尼采的贡献在于提出了悲剧人生观的美学方法论和肯定了生命的价值和存在意义的哲学命题,这直接启发了现代主义作家的创作理念和后现代主义哲学家的人生思考。因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06 本书小结
       最后我们来回顾一下今天解读这本书的核心要点。
       一、《悲剧的诞生》的研究背景是在叔本华的直接影响和尼采对痛苦的永恒思考下应运而生的。
       作为哲学上的引路人,叔本华尼采意识到了痛苦才是人类社会的永恒经典。如果我想解决痛苦,就要寻求精神安慰。而古希腊悲剧恰恰是减轻人性痛苦的良方,所以尼采把视角转向了古希腊悲剧,对其悲剧精神大加赞赏的。
       二、《悲剧的诞生》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悲剧精神到底是什么?
       尼采认为,古希腊人民对于死亡的恐惧,促使艺术家们需要构造一个玄幻又美好的神灵世界来慰藉他们的心理。
       最终在荷马的创造下,奥林匹斯诸神世界应运而生,这些带有人性的神灵让希腊的邦民看到了人生的希望。连伟大神灵都和自己一样,自己还有什么理由不快乐呢?
在这些神灵当中,日神和酒神是作为重要的两个客体,他们所代表的两种精神也最终促成了希腊悲剧精神的诞生。

       三、《悲剧的诞生》研究视角是基于阿波罗与狄奥尼索斯天神形象所作的艺术化阐发。
       希腊悲剧精神,由太阳神阿波罗代表“日神精神”和酒神狄奥尼索斯代表的“酒神精神”共同构成,二者是希腊人规避痛苦的两种方式,一种是梦幻的慰藉,一种是现实的放纵。
       相比之下,尼采更喜欢酒神精神,因为酒神精神蕴含着音乐精神,而悲剧则诞生于音乐精神。
       四、《悲剧的诞生》的核心思想是:悲剧为何会灭亡?
       尼采对于悲剧的推崇无以复加,所以对悲剧的向往也大为哀叹。在他眼中,悲剧的消亡跟欧里庇得斯把酒神精神从悲剧中去除有直接关系,而欧里庇得斯的这种改造思想则来源于苏格拉底的知识精神。尼采对此大加批判,并指出德国悲剧终将复兴。
       好了,这就是今天解读书籍的全部内容,恭喜你读完了一本经典。
       厚积薄发,期待你的进步。

评论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