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日子在看《智绘光谷·CMG世界机器人技能大赛》,看得我直呼过瘾!
开幕式聚焦“人与机器共同进化”核心命题,紧扣“场景化应用”和“智能协同进化”发展趋势,围绕“从青铜到硅基”“从代码到具身”“从历史到未来”三大篇章,融合思想、艺术和技术,系统梳理从古代机关术到现代具身智能的技术演进脉络,构建起一部横贯千年、通向未来的科技叙事长卷,展现科技进步背后的文明纵深与人文关怀。
第一篇章“从青铜到硅基”聚焦人类早期机械文明的起点和延展。以洛阳博物馆所藏东周铜齿轮为引,追溯从机关术、钟表系统到电动机等机械文明史发展的关键节点。《科学的足迹》通过全息影像方式,邀请多位专家从科技史、仿生设计、信息工程等角度,系统讲述机器人从幻想走向现实、从概念构想到技术落地的创新发展轨迹。伴随影像舞蹈秀《齿轮的接力》,观众得以沉浸式观看鲁班木鸢、墨子飞鸟、苏颂水运仪象台等经典机械的历史场景,直观感受人类对机械智慧跨越千年的持续探索与创新接力。
第二篇章“从代码到具身”聚焦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融合突破。《代码的诗篇》回溯人工智能从图灵测试走向具身智能的历史路径,系统呈现技术演化逻辑。《具身觉醒》汇聚人工智能、自动控制、智能制造等领域的权威专家,其中包括院士在内的多位学术领军人物,从“智能大脑”“感知系统”“动作控制”三个关键维度系统解读具身智能核心能力,深入剖析技术演进逻辑和应用突破路径。节目还通过国际连线同步展示全球研究前沿成果,进一步拓展科学传播的专业厚度与国际视野。
第三篇章“从历史到未来”直面人机共生时代下的社会价值和伦理命题。在《裂缝中的光》中,残障人士借助外骨骼装置站立行走,表演者与机械臂共舞,体现科技在人类生活中的情感支持和功能拓展。节目特别设置“机器人宣言”环节,机器人共同登台,发出全球首个“机器人宣言”,提出“我们不是替代者,而是延伸者”主张,标志着智能体从技术工具走向价值主体的象征性跨越。终章AI音乐秀《未来之声》由人类歌手、机器人乐队与儿童合唱团共同完成,充满人机共创的温情,以文明交响照亮未来画卷。
节目紧扣“实战演绎、能力挑战、应用落地”三条主线,聚焦机器人在城市安全、生活服务、工业制造等典型场景中的综合能力,系统呈现从“技术驱动”走向“人机共创”的现实逻辑,展现智能技术加快融入生产生活的多元路径。
主题任务赛中,“机器狗挑战赛”重点考察四足仿生机器人在复杂地形和突发情境下的稳定性和任务执行力。由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自主研发的机器狗“黑豹2.0”以10.3米/秒打破世界机器狗速度纪录,展现四足仿生机器人在高速机动能力上的最新突破;“胡狼二号”参与远程排爆协同演练,展现出类比犬类运动结构的智能体在应急救援、公共安防等高风险领域的应用潜力,为未来构建城市智能治理体系提供现实参考。
节目还围绕人形机器人展开,分设“环境适应与力量控制”“交互理解与情感陪伴”两大模块,考验其通用能力与服务细腻度。“大黄蜂”“卓益德”等参赛机器人在爬坡、搬运等任务中模拟人类行为,“复合果汁机器人”“手冲咖啡机器人”等则完成多流程服务任务,在拟真操作中展现“进社区、进车间、进家庭”的应用前景。
仿生机器人赛以“自然智慧赋能技术跃迁”为命题,通过模拟鸟类飞行、鱼类洄游等生物行为,实现对复杂流体环境与动态轨迹的技术挑战。机器手技能赛则突出精细化操作场景,从书法创作到厨房炒菜,再到钢琴演奏,层层推进机器人感知、判断和执行一体化能力的验证,回应制造自动化和医疗康复等领域的现实需求。
压轴登场的特种机器人赛整合“极端环境机动”“力量对抗控制”“战术协同执行”等核心命题,设置坡道攀爬、乒乓球人机对抗、城市反恐模拟等任务,全面展现国产机器人在运动控制、集群协作、系统集成等方面的技术突破,强化“以赛促研、以技引产”的平台效能。
《智绘光谷·CMG世界机器人技能大赛》今晚闭幕,从技术呈现走向文明阐释,从功能描摹走向价值引导,让我们共赴这场由中国智慧引领的人机未来之约。
机器人研发团队加油,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