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组 文章 相册 留言本 用户 搜索 我的社区 在线学堂 商城 购物车 支付钱包
全部

[坡仔跟你一起阅读好书·第三十六期]《多向思考者——高敏感人群的内心世界》​​Lesson 1—第三章 总是停不下来的大脑(2)

苏东坡忠实粉丝
发表于 2021-08-17 14:16:14

       这是一本很有人文情怀的心理辅导书。作者以心理咨询师的身份,在20多年的咨询实践中,与数万名咨询者——“多向思考者”直接接触和对话,记录了他们的所思所想。案例生动、鲜活,让读者读来仿佛感觉“就是在写自己”。

       本书内容涉及生理学、心理学、神经学和行为学等众多学科领域。以科学的证据为基础,论证客观、严谨,不仅分析了“多向思考者”的生理和心理特质,及他们独特的“天赋”,还给出了让他们认识自我、活出自我的方法,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指导性。

       没有浮夸的修辞,没有繁复的文体,有的是朴实的文字和严谨的态度。字里行间撼动了我们曾经自以为稳固的认知,探索了我们应该看待生命的新角度,对生命提出了别具一格的深刻观点。


[法]克莉司德·布提可南◎著

[中]杨蛰◎译


Lesson 1 大家都说你“想太多了!”​这是你的问题吗


第三章 总是停不下来的大脑(后半部分)​

【不同情形的“大脑多向思考者”】​

       [脑力过度开发的困扰者]​

       保护高度脑力开发造成困扰者协会,根据法国1901年颁发的协会法,​成立于2003年。该协会的宗旨是帮助“大脑多向思考者”类型的人适应当今社会。他们发现由于“大脑多向思考者”的心智过度开发(俗称“天才”)因而产生个人心理或身体上的苦痛,有的还可能造成身心障碍。    

       若“大脑多向思考者”无法了解到自己身心所承受的问题,便无法理解他们生命中常遇到的苦难,例如五官接收过多周围生活所带来的刺激信息、容易缺乏自尊心、常陷人忧郁或是受到他人利用等状况。

       我引用保护高度脑力开发造成困扰者协会临床经验的结论:“由于高度脑力开发者长期处于反复的思绪状态中,造成当事者有难以融入社会的情形。本协会旨在协助已成年的高度脑力开发者重新整合自己的思绪,融人社会组织并欣然接受自我的存在。虽然当中有许多人在工作上遭受阻碍,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减少忧郁、沮丧的现象并控制自己漫游的思绪,希望有一天可以克服这些障碍。”

       一旦“大脑多向思考者”知道自己承受何种痛苦,便得以理解整个世界。与此同时,该协会也希望消弭大众对“大脑多向思考者”的负面印象。不建议再使用“优越”“天才”等字眼来给“大脑多向思考者”贴标签。该协会希望大家可以了解这种不同大脑思考方式的差异和痛苦。该协会非常有心,不但敞开大门欢迎所有“头脑发热”的人加人,同时也提供“给你发热的头脑降温”手册帮助有需要的人,不时举办“相互支持,心情分享会”等活动。

       “脑力过度开发的困扰者”这个名词很有趣,并非是指那些“天才”,而是指凡有“一颗过度燃烧的大脑的人”,这些人表现出来的特征,会有以下情形:

       ·拥有灵敏的五官:外在环境过于刺激,例如光线太亮、噪声太大或化学合成香水味道太强烈等,都会造成他们日常生活的不适。

       ·思绪堵塞:由于这些人大脑中的信息既多又繁杂,无法于当下实时处理所有的信息,并进行优先级排序和轻重缓急的表述。

       ·说话很大声或有口吃:说话大声,是因为他们要抓住大脑的快速思绪,这样才能稳定自己的情绪。说话有口吃现象,是因为他们大脑的思绪突然中断。

       ·高度情绪化:当争执时,有些人会出现脸红脖子粗的现象。还有的人,像林黛玉一样,会平白无故地哭起来。

       ·永远无法满足个人好奇心的人或者很挑剔的人。

       ·特别好动的人、喜欢一心多用的人、有偏执表现的人、自闭症以及喜欢当别人的情绪海绵的人、具有高度同理心的人。

        ·亚斯伯格症患者。


       [亚斯伯格症:特殊的“大脑多向思考者”]

       金·匹克(KimPeek),患有亚斯伯格症,于2009年12月19日因心肌梗塞过世,享年58岁。巴瑞·莱文森(Barry Levinson)受到金·匹克(该电影中主角雷蒙德·巴比特的原型)的启发,因而执导了《雨人》这部电影。该片使得一般大众了解过度自闭症的人可能会有的情形,这些人也被称为“亚斯伯格症患者”。然而,并非所有的亚斯伯格症患者都像《雨人》的主角一般,如此地特别。该影片只是让大家认识到患有亚斯伯格症的人,他们身上会有些光怪陆离的事情发生。

       事实上,患有亚斯伯格症的人往往有相当高的智慧和一颗善良的心。


        [亚斯伯格症的典型特征]

        1944年,维也纳儿科专家汉斯·亚斯伯格(Hans Asperger)发现有一群儿童拥有不同的特征情形。

       这群孩子会有异常的激动现象,对于某些事物特别偏执:例如水塔、电池、电车等。他们对于有兴趣的事物特别认真而且很激动,还拥有记忆数字的独特能力,因此造就这群人之后会拥有该项专业技术,并可能在该领域成为学者、专家。

       值得注意的是,有的患有亚斯伯格症的小孩在年纪很小时,便拥有某领域的专业能力。他们的热情相当惊人。

       举例来说,大卫从五岁起,特别想知道所有关于拿破仑的故事以及他打过的仗等;莉娅从四岁起,便对人体的骨骼特别着迷,她可以说出人体骨骼的大部分学名,甚至如股四头肌、膝盖后方膝窝处(腘窝)等冷门的学名,她还了解鸟类、小鸡等动物的骨架。

       患有亚斯伯格症的小孩的热情,从头到尾未曾改变过,长大之后,他们会以强烈的热情把自己年少时的兴趣爱好作为职业。除了对于某些事物有特别的热情外,患有亚斯伯格症的小孩还拥有特别的语言能力,会使用困难的词汇和复杂的语法,有时候还会说话过于八殷。但是亚斯伯格症患者会有的问题是,无法融入人群当中与同辈相处。

       另外,患有亚斯伯格症的小孩虽然拥有特殊的记忆力和学习力,但却无法集中注意力,常处于高度焦虑的状态中。有的亚斯伯格症患者会常常重复日常生活的步骤,逐渐成为强迫症患者。

       通常,这些孩子的脸部表情会非常特别,与人四目交接时,可能出现逃避他人的眼神或死盯着对方看。他们走路的姿态及四肢动作也有不协调的情况,看起来傻里傻气。亚斯伯格症患者对于某些事物会特别敏感,对声音、味道、香料或触摸某种材质的布料,他们表达感受的方式也会不同,因此管理自我情绪的方式也异于常人。

       患有亚斯伯格症的小孩时时处于焦虑的状态下。突然间,一个不相关的事件触发他,可能会造成一场情绪风暴的来临。有时候,我们预期某个突发事件会触发这个孩子的情绪,但他可能只是冷漠地看待该事件或整个人处于“暂时脱离”的状态中。

       亚斯伯格症通常会发生在男孩身上,男女比例大约是八比一。女孩患亚斯伯格症的比例较低的原因之一是,女孩们有兴趣的事物比较不令人奇怪,例如她们会比较喜欢小马或芭比娃娃,所以我们不易察觉她们是否患有亚斯伯格症。

       另外,女性的焦虑感会比男性低。有些心理学家提出一个假说,所谓的高度敏感的男性大脑,是强调于“系统化”的能力;而就女性来说,则倾向于“感同身受”的能力。


       [为了适应这个社会,他们竭尽己力]

       有的人认为所谓的自闭症,就是当事人无法与外界沟通,无法与人交谈。

       我认为以上见解是大错特错。有这种想法的人既不了解他人又不理解整个现实世界。患有自闭症的人无法与外界沟通,这样的疾病其实是缘自当事人的遗传基因造成的大脑功能失调。

       经过多年来与许多“大脑多向思考者”讨论他们身心的发展状况,我会用不同的角度来解读他们。举例来说,患有自闭症的人不与别人互动的原因是为了“保护自己”。当他们超敏锐的五官接收过多外来的信息(刺激)以及过多他人强烈的情绪时,自己会承受不住,产生激烈或自闭的行为。

       吉尔·泰勒描述到,当她大脑中风的那段时间,感觉自己每天都过得像亚斯伯格症患者。她坦言有时候会想与某些人隔绝,那是因为她感受到这些人紧张激动的情绪,压力掏空了他们的能量。亚斯伯格症患者大多是属于右脑主导的人吗?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患有自闭症的人,其实是非常正直、诚实而且遵守规则的人。对于细节,他们拥有异常敏锐的观察力与特殊的记忆力。从小时候开始,亚斯伯格症患者常因为直率的应答,被批评是个直言、无礼的人。那是因为他们拥有强烈、清楚的逻辑力,他们的回答事实上都结合了客现的事实与真诚的言语。

       “妈妈,为什么你要叫我对隔壁的邻居好一点儿呢?可是你昨天跟爸爸说我们的邻居是个长舌妇呢!”我们可以理解这个孩子的地率、真诚反映了不和善的邻里关系。由于孩子直率的逻辑思考,大人们万万没想到会收到这样严厉谴责的压力。

       由于患有亚斯伯格症的小孩试着想要去了解这个世界,但他们无能为力。因而大量地承受外在的种种压力,结果是感到非常疲惫,最后,只能把自己关在宁静、丰富的内心世界中。你认为患有自团症的人都只是沮丧的表现吗?

       我们常会批评亚斯伯格症患者不懂得去解读他人的表情或语调不会猜测他人的心思,不了解他人当下的情绪等。然而,对于亚斯伯格症患者而言,“同情心”是不成熟的行为,这是因为他们无法分辨善意行为与表达关怀他人的不同情绪,也无法区别存心有意的事件及突发意外的事件,更无法分辨对方的行为是属于善意还是恶意。

       记得我曾提过,许多“大脑多向思考者”无法察觉出心存不良的人。根据他们的逻辑,“不怀好意”是一点儿都不具有生产力的行为。讽刺嘲弄的话会深深地伤害亚斯伯格症患者并且会激怒他们。

       因此,很多有智慧又诚实的亚斯伯格症患者很难理解言不由衷的表现,并且无法适应大多数人既不合逻辑又不诚实的矛盾人际关系。

       最后我们想要问。这个世界上到底谁是不正常的人?是那些所谓愤世嫉俗、无法接受非逻辑验证、不说谎的亚斯伯格症患者,还是那些拥有“差不多”的价值观与“粗略推理”逻辑思考的一般大众呢?

       一旦患有亚斯伯格症的孩子知道自己与其他人不同,他们会对所有事物采取一种自我批评的态度,逐渐走向忧郁。最后,他们会逃进想象的世界中。当面对同学的欺侮与嘲弄时,他们便会将自己闭锁在否定与傲慢当中。

       有时,患有亚斯伯格症的孩子会尝试模仿其他的孩子。因为他们拥有绝佳的记忆力,还有观察细节的特别能力,有的人还可能成为唱作俱佳的模仿天才。他们模仿别人,有可能换来别的孩子的同情心。

       但总归来说,患有亚斯伯格症的孩子对于人际关系,感到非常的疲惫而且时时忧心忡忡。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患有亚斯伯格症的孩子非常需要一个人独处,他们才能自我充电,找回自己的平静。

       所以,某些患有亚斯伯格症的成年人,后来会选择离群索居的状态,但他们的亲友们都无法理解这样的行为。

       当我们专注于描述亚斯伯格症患者的特质时,是否他们也需要接受诊疗呢?是的,对我来说,这是有必要的。我之所以详述亚斯伯格症患者所遭受的苦痛,是因为如今社会上的大众对这群人所知甚少,尤其在法国。

       我们了解亚斯伯格症的典型特征后,可以帮助他们提前准备如何适应社会,并且消除“成为精神患者”的恐惧感。医疗诊断还可以给他们提供治疗与教育机会,让亚斯伯格症患者了解实际生活中会面对的困难以及亲友对他们的支持。不但需要周围亲友对他们的肯定与接受,而且也要诚实地告知他们接受现在的自我。对于社会价值观的模糊,使得亚斯伯格症患者无法理解现况,从而很辛苦地适应这个社会上的人际关系。再次说明,亲友们要了解亚斯伯格症患者的困难,同时也需要尊重他们独处的必要性。

       此外,当事人被诊断为亚斯伯格症患者后,也会给他们的家人(尤其是配偶)带来正向积极的改变。因为亲友理解亚斯伯格症患者的困难知道要积极鼓励并称赞当事人,而不是给予“无法适应社会”的负面评价。

       最后,当事人若知道自己是亚斯伯格症患者后,便能更了解自己重新认同自己的身份,也可在同辈中认同自己。通常来说,同样的亚斯伯格症患者,可以清楚地了解彼此的行为模式,尤其当他们有共同的兴趣、话题时,相处会更融洽。

       利亚娜·霍利迪·维利(Liane HollidayWilley)提出下列的鼓励短语来帮助亚斯伯格症患者,期望他们接受原本的自己并继续向人生目标前进。我认为她的建议也适用于每个“大脑多向思考者”。我希望可以将下列“鼓励小语”放在你们经常看得到的地方,如办公桌上,不时阅读提醒自己。

       鼓励自信小语(利亚娜·霍利迪·维利、2001年):

       我不是有缺陷的人,我只是与众不同。

       我不会为了讨好他人而牺牲我个人的尊严。

       我是个很棒的人,而且还富有幽默感。

       我对自己感到骄傲。

       我能立足于社会。

       当有需要的时候,我会寻求帮助。

       我值得受到别人的尊重和接纳。

       总有一天,我会找到适合我的能力与兴趣的职业。

       当他人需要时间理解我时,我会耐心等待。

       我认同我自己。

       我接受我原本的情形。


【总是想太多的大脑和IQ有关吗】

       “大脑多向思考者”迟早都会对自己提出这样的问题:

       所谓的“脑力过度开发”是真的拥有高智商的大脑吗?难道我们不用经过IQ智商测试?

       如何了解“大脑多向思考者”的智力?我个人认为没有必要,不需要通过IQ智商测试。自1912年以来,有了IQ智商测试后,个测试也同时产生了许多争议性的问题。有许多本著作也讨论IQ智商测试本身缺乏意义的关联性。

       刚开始,这些“大脑多向思考者”会被认为是有学习障碍的儿童需要他人的协助。当我们不考虑孩子的宗教或人种时,而是就适如今的教学环境而言,这些孩子的确会被认为是低智商,需要他的协助。但这种想法会让我们思考到一个严重的伦理问题。就是说当我们想要衡量某人智力的程度时,其真正原因并非来自人道伦理的精神,而是想确认人类中存在种族优劣的这种偏见想法,或是想要制造资产阶级管理无产阶级的制度,还有就是证明智障基因是否会遗传给后代......当人们尝试去创造人工的“天才型的精子”,并找到所谓“聪明绝顶”的女性授孕,目的是消除(排除)那些所谓“不合格”的人。

       然而就严谨的科学而言,IQ智商测试有其绝对性的主观。“IQ智商”这个学术名词是指将相同年龄的人聚在一起,测试其心智年龄。IQ智商测试分为两大部分:言语智商和表现智商;每部分又分为七个子部分测试其认知能力、记忆能力及一般知识的能力。智商测试的题目通常模糊而且无聊,没有太大意义。通常其“正确”答案是单一而且完全不将“创造力的思考”列人其中。米歇尔·托尔(MichelTort)说道,所谓的IQ智商测试都是“学校课堂练习的翻版”。

       另外,IQ智商测试也未将社会形态及当事人文化背景的变因考虑其中。没错,若是将相同社会经验背景的人来做IQ测试,的确可以看出其中的关联性。

       通过以上的叙述,也了解到一个事实:这样的IQ测试仅测量在特权阶级中的常态智力活动,而非于一般阶级。尤其IQ智商测试中的“言语智商”的测试更不适用于社会地位较低的一群人。

       最后,加上学校的制度特性——考试和竞争,都较适合于精英家庭中出生的孩子,因为平时已多次演练此种形式的考试。

       那么,我们想要问IQ测试到底在测试什么?

       当然,我们也不否认会有一些特权的社会阶级,他们执行某些专业的脑力工作。但这一切都是人造就出来的:IQ智商测试的结果,故意设计智商平均值为数值一百,在钟形状的顶端,同时也称为“钟形曲线”的平均对称分布。

       由下图中的钟形曲线,我们可看出:


       世界上有95.44%的人,其智商是落在数值70到130之间;

       世界上有214%的人,其智商落在数值130到145之间;

​ 世界上有2.14%的人,其智商落在数值55到70之间。

       你不觉得这个世界拥有“天才”与“蠢才”的人数竟然一模一样,这也算是一个超伟大的平衡分布!

       若要其智商测试的结果如钟形(高斯)曲线的平均分布,其实道理非常简单,只要按照以下方法操作就行:将智商测试问题中,一小部分的问题设计成很难,只有少数人可以答对;然后设计一小部分非常简单的问题可以让智力迟缓的人答对,但这些人会无法回答中间大多数人都能回答的问题。

       ​由于IQ测试问题的设计,造就了完美的钟形(高斯)曲线平均和谐分布的结果。测试中,绝大多数人一定可以答对全部问题的四分之三,少数人只能答对四分之一的问题,另外少数人几乎可以全部答对。在设计IQ测试问题前,即预想只让95%的人口,落于数值70到130的区间,那么,请问有哪个区间是可以真正测量出智力的实际数值呢?

       另外,我们如何定义“聪明”?是不是要当事人对于某件事有天分?这件事是指做研究,做音乐,还是做生意?那么我们“心”的智商又要如何测量呢?那EQ(情商)呢?

       试着想一想:一位智力高超但又冷酷自私的人,一位来自俭朴的家庭但为人既敏锐又具有智慧的母亲,请问哪位是“聪明人”?

       近年来,我们想要用这个IQ智商测试的想法,促使对“智力”两字做更精准的定义。

       1980年,罗伯特·斯腾伯格将“智力”分为三个部分:分析型智能、创造型智能与实践型智能。对他来说,一个人在以上三种智能当中,能有效地获取知识、善用他的长处并管理他的短处,将会往成功智慧之路前进。

       1983年,霍华德·加德纳又将“智力”分为八部分: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音乐智能、体育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内省智能及观察大自然的智能。

       所以,可以看出“智力”是一种微妙虚拟的概念,若还想要了解更多不同智能的区别,其实我们还可以划分得更细甚至到无限化。

       当面对一些无法测量的信息时,左脑式思考的人,会想要分类并量化该信息。但这样量化及测量的方式并不适用于右脑思考者。他们不喜欢衡量及评断人、事、物,倾向多样性、丰富的思考。

       事实上,我们会发现这个社会上有许多名人与创意人士在校的成绩都很差,我想他们的IQ值也应该是位于中间吧!

       所谓的IQ智商测试都是由左脑思考者设计给用左脑思考的人的测试,当然不适合右脑思考者回答因此我要说,若要右脑思考者测试左脑思考者所设计的智商测验,结果只会徒劳无功而且还非常危险。假如测试结果不理想,只会更加深右脑思考者本身的想法:我是傻瓜。一旦如此,右脑思考者自我贬抑的情形会变得更加严重,有时还会呈现亚斯伯格症的症状。

       要值得说明的是,IQ智商测试特别不适用于亚斯伯格症患者,他们测试的数值会非常不稳定,然而亚斯伯格症患者在某方面的智能是超强的。同时,也有“大脑多向思考者”通过IQ智商测试,但考试的结果并没有指出当事人特别敏锐的部分。

       若我们把智商测试的数值强加于这些“大脑多向思考者”及“亚斯伯格症患者”的身上,只会更污名化这群特别的人,因为他们并不属于体制内的思考模式。如此地不被了解“大脑多向思考者”与“亚斯伯格症患者”只会觉得更加孤单无助。

       最后,要谈到IQ智商测试的数值。测试结果的数值已被多次验证出其不确定性:相同的测试者在不同的时间测试智商时,其得到的数值竟然不相同。这样的结果显然非常有趣,说明了智力是一种动态而非静态的表现。以发散性思考为例,当它连结越多信息时,当事人便会无止尽地产生新的创意联想。无论“大脑多向思考者”所测验的IQ智商是多少,我相信他们是非常聪明的人,甚至比聪明人还要更聪明。我非常同意丹尼尔·塔米特(Daniel Tammet)的说法:“头脑的大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那伟大的灵魂。”

       没错,你是与众不同的,由大脑右半球主导你的思考与行为。你的思维属于整体的、感性的,且有飞速运转的直觉。一般大众的思考方式是理性、连续排列并受到有形思考的限制。两种不同的思考方式代表两个不同的世界。我们常会因为彼此的思考模式不同,而批评对方的行为模式。以为大家都长得一样,所以思考模式也一样,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大脑多向思考者”是来自另外一个星球的人。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探索你的世界。

501 0

评论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