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为人类的智慧感到惊叹!你永远也想不到人类能把房子建在哪儿~
有一些脚步都不好到达的地方,古人却能用锤子、用背篓、用双手修剪出巧夺天工的房屋。他们不仅需要莫大的勇气和毅力,还需要有丰厚的地理知识和建筑智慧,使房屋适应恶劣的环境,长存于世。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在这些地方修建建筑,你能想象的到吗?
在海中间:在福建泉州石狮市,洛伽寺修建于宫屿岛上,涨潮时仿佛漂浮在海面上,退潮时又与陆地相连。无论风浪多大,潮水涨落,寺庙的台阶始终不会被水淹没,这主要是由于宫屿岛的地理位置和潮汐作用的结果。
在天坑底:重庆武隆的天福官驿是一座拥有千年历史的唐代官驿,建于塌陷型天坑的底部,主要目的是为利用当地发达的交通和防范匪患与战乱。
在两山间:福建太姥山,一片瓦禅寺始建于明,悬空在两山悬崖之间,以全铜铸造。太姥山是发育至壮年早期的花岗岩山岳地貌,石质坚硬,承重能力强,不易腐蚀。
在瀑布里:福建漳州灵通山,灵通寺是瀑布之下的“水帘洞洞天”。灵通山是火山岩峰丛地貌,岩石有蜂窝状孔隙,能吸收雨水成瀑布。其所在的灵通岩为火山岩风化形成的天然石室,能规避滑坡洪水,明代还有军事警戒之用。
在石柱上:贵州铜仁梵净山金顶上的古庙始建于明。梵净山主峰为侵入岩山峰,海拔为2572米,山顶大风能达8级,所以古庙主要是青铜构件和铁瓦片组成的,并且只能通过工匠肩挑手扛运上山顶。
在江中心:重庆的石宝寨,原是三峡中心约10层楼那么高的绝壁玉印山上的接天楼阁,是工人们通过铁索攀登运输木材建造而成的,是中国现存唯一无斗拱的穿斗式木结构高层建筑,防水、防蛀、柔性抗震,至今保存完好。
在地底下:河南三门峡地坑院,是地下、窑洞、四合院的结合体民居,在厚度达50-150米的黄土里挖掘而成。黄土土质紧,抗压、抗震,而且无需任何建材,成本低廉。
在火山口:山西大同昊天寺远看位于平原一孤峰上,近看居然建在一个火山口的边缘。大同火山群,这群世界级的火山群隐于晋北密集的人烟之中,许多村子就建在玄武岩垄、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