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组 文章 相册 留言本 用户 搜索 我的社区 在线学堂 商城 购物车 支付钱包

[自我管理100天课程讲稿汇编·第二十五期]结构化笔记:如何把笔记变成分享枪的子弹?

2022-11-25 11:58:53
0
362

本次的课程主题是,如何把笔记变成分享枪的子弹?


这节课的讲师,是高效笔记教练、POST学习法创始人,两年1000万字笔记践行者子夜老师


老师的四大优势:学习力、驱动力、分析力、共情力


本节重点:

1.上节回顾:什么是高效笔记?

2.如何用POST做好一场分享?

3.如何用POST讲好一本书、讲好三本书?

 

各位优势星球的伙伴们,大家晚上好!我是子夜,很高兴和大家见面。今天我们分享的主题叫做:如何把笔记变成分享枪的子弹。


首先我想给大家一个挑战:你能记住300件物品的位置吗?你可以这样设想一下,假如你进入一间屋子,这个屋子里面有很多的东西,比如说有衣服、书本、桌椅碗筷等等。如果让你记住这300件物品的位置,并且每说一件你都能够快速找到它,你可以怎么做呢?


在今天的课程中就会为你揭晓这个谜底。在课程开始之前,我们首先简单回顾一下上节课的内容。在上节课我们讲到的是用笔记十倍提升学习力。我们可以用高效笔记来打破学习的时空差距,让你每一次的学习都产生长久的复利。上节课首先讲到高效笔记就是兼顾速度与质量的笔记,其中速度就是你学完一个知识后,不管是读书还是听课,看完了,笔记就做完了。当然也要兼顾质量,就算十年以后回来看一眼,还能看得懂。这样就是兼顾速度与质量的笔记。


那么如何做到这样的笔记呢?我们就用到了两个工具:一个叫幕布,一个叫讯飞输入法。其中幕布是大纲笔记的工具,而讯飞输入法是语音转文字的工具。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每发现有一个句子对自己很有启发,想把它记下来的时候,都可以用讯飞输入法语音转文字的方式把它录到幕布当中,可以很快的把它记录下来。在记录的过程中如果想提升做笔记的效率,还有三条原则。第一个原则,就是以句子为单位来做笔记,而不是关键词;第二个是内容为主、结构为辅,我们重点记录内容,记完之后整理结构;第三就是不怕错过、只看收获,我们的学习是学,而不是说笔记记得越全越好,我们只需要记录对自己真正有帮助的内容。最后是学会用颜色来标记,在做笔记的过程中想让内容更加的重点突出,我们还可以用颜色来标记不同的内容,用红色来标记重点,用蓝色来标记案例,用绿色来标记灵感。以上就是上节课我们所讲到的高效笔记的内容。


那随着笔记越做越多,大家一定会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记了这么多笔记,我究竟该怎么用呢?答案其实就是四个字——以教为学把自己掌握的知识以分享枪的方式分享出来,讲给别人听。这样做,不仅能够帮助把学习的知识掌握得更深刻,还能够有助于我们把所学的知识形成网络,即蜘蛛行动学习。像蜘蛛一样把所学的知识织成一张网,不断的捕捉和消化。


以教为学的关键是什么呢?关于这个问题,我听过一个非常好的答案,那就是重新结构化。假如一个房间里面有300件物品,记住这些物品的最好方式就是分区域,把整个屋子重新收拾一遍。你可以想象一下,在你的家里肯定有不止超过300件物品,对于大部分的物品你可以很轻松的找到。这就是因为分区域。你家里的东西都是按照你自己的使用习惯来摆放,这样的话,你很自然的就知道他们在什么地方。每个人的使用习惯其实都是不一样,当你搬到一个屋子,这个屋子里的东西是按照别人的习惯来摆放的,如果你把这个屋子按照自己的使用习惯重新整理一遍。这个就叫做重新结构化。


整理屋子这个理念放到整理我们的知识上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你记了很多的笔记而且积累了很多知识点,想要在脑子里把他们全部记住肯定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如果你按照自己的理解把它们重新梳理一遍,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那你就不需要去刻意记住他们,而是在用的时候就自然的知道它们在什么地方。这个梳理的过程就是对知识的重新结构化,也就是以教为学的过程中把我们建立知识网络的真正核心。


如何把用笔记把知识重新结构化,变成分享枪的子弹?这就是今天课程的主题了:POST。


首先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我们想做一场好的分享,要素是什么?这里我有三个词分别叫做内容、逻辑和表达。其如果说一个人的分享缺少内容,那么听起来就会空洞无物。就像是有的人分享表面上听起来用词非常华丽,但经不住细品,这就是缺少内容。而逻辑就像是一个人的骨架,如果没有骨架,那再多的肉也都只是堆到了一起,不成形状。表达就像是一个人的皮,表达得好是一个人长得好看,就会有更多的人愿意看你。但是也是需要骨和肉的支撑的。所以说如果你想做好的分享,内容、逻辑和表达这三者都是必不可少的。其中内容和逻辑是核心,而表达则是加分项。


上节课讲到的高效笔记主要解决的就是内容的问题,而这一节课我们学到的POST, 是一套基于高效笔记对内容重新结构化的框架。它可以用很简单的4个步骤让你把不同来源的知识碰到一起,打造自己的知识网络。比如我可能做了一本书的笔记,或者做了三本书的笔记,用这套框架就可以让你把笔记当中的不同知识融合到一起,形成自己的框架,打造自己的知识网络。 


POST的4个字母,每一个字母都代表一个步骤。P:提取(pick);O:筛选(overlook);S:结构化(structure);T:输出(teach)。


接下来我还是用收拾屋子的例子给大家讲一下这4个步骤。第一步提取,是当你要收拾一间屋子的时候,往往是把所有要整理的东西都拿出来堆到一起,这叫提取。第二步是筛选,把没用的东西扔掉,这样你留下的东西就会更好整理,而且在整理过后你的屋子也会更加整洁。第三步结构化,是根据你自己的使用习惯来把物品进行分类。最后一步是输出,把东西都放到该放的位置上之后,就可以做一些细节上的整理了。比如说你可以把书架上书摆整齐,或者把衣橱收拾干净等等。在最后一步完成之后,就可以拥有一个干净整洁的家了。这就是用POST4个步骤在我们收拾屋子的过程中的运用,对于知识的整理,我们也可以通过这4个步骤,把一大堆杂乱的知识变成有结构的输出。


首先第一步是p(pick)提取,在这一步当中我们是用笔记来列举内容,在这步当中,我们要把所有要整理的笔记都放到一起,用眼睛看到,而不是用脑子回忆。很多人都问过这样一个问题:做了笔记我还是记不住怎么办?其实笔记不是为了记忆,而是为了忘记。我们人的大脑是善于思考的,但非常不善于记忆的。我们可以创造出很多想法,但是如果让你记住一个陌生的手机号码就非常难。所以说在整理知识的过程中,如果你是仅仅依靠自己的记忆一边回忆一边去整理,那这个过程就会特别的痛苦。因为我们的记忆力不行。但如果说你把要整理的笔记都放到一起,用眼睛看到他们,这样再去梳理的话,就会容易得多。所以,笔记的真正作用不是为了记住而是为了忘记。用笔记解放记忆,让大脑专注于思考,这才是笔记最关键的作用之一。


第二步就是o筛选(overlook),筛选就是要有目的去筛选内容。也就是根据我们整理的笔记,筛选出对我们有用的内容。一篇笔记当中不可能所有的内容都对我们有用,一篇笔记当中可能什么样的内容都有,但是如果去做分享,我所有的内容都想讲,就很容易出现贪多嚼不烂的情况。分享的内容,并不是说我讲的越多越好,而是让听众真正有收获。所以在第二部筛选当中我们从中筛选出真正有用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步叫做结构化(structure),结构化就是把筛选出来的内容又用逻辑连接起来。结构化主要有两种方式: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如果说你已经有了一套现成的逻辑框架,比如说你已经把知识形成一些网络,那就可以用自下而上的方式先把逻辑结构列出来,再往里填充内容。而第二种自下而上是正好相反,如果你想把不同老师讲的课程笔记放到一起,梳理成自己的逻辑框架。那你就可以采用自下而上。


当你完成前三步的梳理之后,你就已经是完成了一场分享最核心的两个部分,叫做内容和逻辑。接下来在你就只需要完成最后一步,t输出(teach)把它讲给别人听,并且尽可能的把自己的想法表清楚。最后一步所关注的不是内容和逻辑,而仅仅是表达。当你完成了这4个步骤,你就已经成功地把笔记的内容变成分享的子弹打出去了。这4个步骤看起来复杂,但实际上,每一个你只需要专注一件事。提取的时候,你只需要专注提取;筛选的时候,你只专注于筛选;结构化的时候,你只需要专注于结构化。


那接下来咱们就可以看两个案例,详细的看一看用POST来做一场分享,具体是怎么做的。


首先来讲一个具体的问题:如何用POST来讲一本书。如果读完一本书,我想把它变成一场分享,那应该怎么做呢?比如说这本书标题叫做《认知天性》,副标题叫做《让学习轻而易举的心理学规律》。这是一本讲学习原理的书,如果说我想把这本书的笔记变成一种分享,那应该怎么做呢?首先是第一步:提取。我们回顾一下高效笔记的三个重点:一、以句子为单位,而不是关键词;二、以内容为主,结构为辅;三、不怕错过,只看收获笔记。


第二步:叫做筛选。筛选就是筛选笔记的内容,首先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复制一份文档的原始笔记。然后在新的笔记上进行筛选,每场分享的主题不一样,我筛选出来的东西也可以不一样。因此一定要把原始的文档留好,在新的笔记上筛选。在幕布当中就,点击文档后面三个圆点,然后会出现菜单,点复制会出现一个新的文档,你就可以在这个当中去进行筛选了。


筛选非常重要的一个要点叫目标决定指标,指标决定行动。带着目标去行动,我们不是为了整理笔记整理笔记,而是为了达到某个目标而去整理,目标越具体,筛选的效果就会越好。想让分享这个目标更具体,主要可以问自己三个问题:1、我要给谁讲?2、我要讲多长时间?3、我希望他们有什么收获。第一个给谁讲就是要确定我分享的目标听众以及他们的水平,他们关心什么样的话题;第二个叫我要讲多长时间,分享的时长决定了你范围。要分享内容越多,可能我挑的点就相对越多,这是分享的时长决定了的范围;而第三个问题就是我希望他们有什么收获,我讲什么样的内容可以给他们带来最大的帮助。比如说这里是这本书当中的核心观点,这本书最有价值的部分,也可以是说听众们最关心的问题。一场分享的关键不是在于你讲了什么,而在于听众听到了什么;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让听众真正有收获才好。


那基于以上这三个问题,我们可以思考想去分享这本书,我可以怎么回答这些问题呢?首先,我给谁分享,就可以是社群的成员。我有一个高效笔记的社群,在这个社群当中我会时不时的给大家分享一些学习的方法。我想分享的目标就是家务。第二个分享时长,分享时间一般不要太长,15左右就可以,如果时间太长的话大家听起来可能会有压力。三个要点是收获,这一次我是想给大家分享我这本书的收获,所以我期望大家收获的就是这本书里最核心的三个观点。最核心的三个要点这就是我要分享的目标了,然后目标决定指标,根据分享的目标我也就确定了我要筛选。


我们应该如何筛选呢?第一、这本书最核心的三个要点;第二、与这三个要点相关的内容。首先,纵览一遍笔记的内容。用红色来标记重点,重点关注笔记开头,中间和结尾,从开头结尾,中间和结尾,当中发现文中经常出现这三个要点。由此发现这三个要点就是这本书的核心思想,接下来就是根据这三个要点去筛选内容了。跟这三个要点相关的内容留下,无关的删掉。做每一步的时候,都只要专心把这一步完成就好。筛选的时候,把有用的留下,没用的删掉。千万不要一边筛选一边去梳理结构。这样的话每一步做起来会特别简单且很快。目标决定指标,指标决定行动。


内容筛选出来之后,我们需要对其进行结构化。对于结构化刚刚讲到了两种方法,一种叫做自上而下,一种叫自下而上在群里做一场15分钟的分享,对于这种分享来说有很多现成的非常成熟的结构。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选择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先设计好结构,再往里填充内容。这个框架当中,它可以由4个部分来组成。如果大家平时做分享,也可以借鉴下这个分享框架。


一、分享开场吸引听众的兴趣,让听众愿意听下去。可以提出一些让人感兴趣的问题,也可以是指出用户的一些误区。让听众有兴趣聆听戏曲,这叫引子。


二、核心观点。开门见山的告诉听众分享的主题是什么。这样的话在后面展开要点的时候,听众始终都知道你讲的是什么。更清楚地知道我能获得什么。


围绕着核心观点展开三个要点。论述三个要点后,最后总结在一场分享当中的核心内容。帮助听众快速回顾一下这节课的主要内容,这样就可以有更好的获得感。


刚刚我们讲到了如何用POST的方法把一本书的内容变成分享,那接下来咱们把挑战如何用POST将三本书的内容整合到一起,给别人讲出来。比如说这里有三本书,第一本是认知天性,第二本叫准备,第三本书叫科学学习。这三本书都是跟学习相关的,但是不管是从内容上还是结构上来看,这三本书都是完全不一样的。那我们要如何把它们融合起来变成一场分享呢?


我们还是可以用POST的4个步骤。第一步,收集三本书的笔记。我们只需要把三本书的笔记链接放到一起就好,具体步骤如下,在幕布当中有一个非常好用的功能,叫做引用。我们如果想在一篇文档当中引入另外一篇文档,你就可以用这个功能。首先第一步你可以点就是下面工具栏里面可爱的图标或者你在手机上输入艾特这个字符,在下面就会出现你所有的幕布文档。接下来你输入关键词,那下面就会显示出所有带有关键字的笔记,然后点一下这个笔记,就可以把文档插入进来了。把三本书的链接都放到这里,在这一个文档当中,就可以一站式查阅所有的笔记。


第二步就是筛选笔记的内容。那分享三本书跟分享一本书最大的不同就是这三本书的内容可能有很大的差异,因为他讲的都是不一样的东西。分享就是找相关性、找独立性、找操作性。第一个词叫共通性,在这三本书当中哪一些理念是共通的,以这个共同的理念为核心去筛选相关的内容。比如说,《准备》这本书说:“我们的教学都是基于现实生活精心设计的课题,目标呢是培养孩子所学的技能和良好的习惯,以期在未来的人生中取得成功。”《认知天性》中一句话叫:“在生活中,实际问题往往没有任何顺序,穿插练习有助于辨别出这属于哪一类问题,这样才能选择并运用恰当的解决方案。”接着看《科学学习》中归纳:“问题驱动:提出一个基于生活中真实的案件和案例的问题,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给它提供足够的学习资源,并提供充分的交流环境。


这三本书当中我提炼的这些内容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学习,且学习是为了生活。具体来说就是在我们学习的时候,我们学到了一个知识点,知道应该用如何用这个知识点来解决问题。学习真正的挑战不是掌握知识,而是当我面对生活中的问题的时候,知道我应该用什么知识来解决。真正有效的学习应该是能够把我们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复杂的生活中,在最合适的时机应用最合适的知识去解决,让自己过上理想的生活,这个才是学习。


所以这三本书当中一个共同的主题就叫做,学习是为了生活。这点是三本书的共同点,所以说我就用以这个点来作为筛选内容的标准了。要想筛选三本书的内容,除了找相关性之外,还可以找独立性、找操作性看看每一本书和另外两本书不同的地方在哪里,这是一种筛选的方式。或者说可以找操作性,围绕着一个可操作的动作,把知识点汇集到一起。筛选过程中根据:“目标决定指标、指标决定行动。”行动。在筛选之前一定要想清楚,我的听众是谁、我希望给他们带来什么样的收获。目标想的越清楚,筛选出来的内容就越精确。


完成筛选之后,就是结构化了。刚刚我们讲到了自上而下,接下来我们就讲一讲自下而上应该怎么做。自下而上就是先把讲的内容列出来,然后把同类型的内容放到一起,最后再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给他们做一个概括。同样是刚刚那几句话,看看可以怎么分类。


首先我可以把他们按照目标原理方法来分类,这三句话重点都是围绕学习是为了生活,目标就是我们为什么要为了生活而学习。因为我们要培养孩子顺利考上大学,指引他们过上幸福的生活;因为我们希望学生真正地长大成人,具备成年人世界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以及活到老学到老的朴素智慧。接下来是原理,原理就是什么,为了生活而学习是什么。为了生活而学习就是在生活中实际问题往往没有任何顺序,我们辨别出这属于哪一类问题才能选择并运用恰当的解决方案,而且一旦我们能熟练从不同类型的问题中提炼出基本原理和规则,我们就更希望在茂盛的情境中找到正确的答案,这就叫为了生活而学习。


最后要怎么样为生活而学习呢?那就是方法了。比如说可以通过对比组,通过对比两个或多个看似相同的例子让学习者来找到其中的细微差别。也可用问题驱动,提出一个基于生活中真实事件管理的问题,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给它提供足够的区域资源并提供充分的交流环境。这就是怎么做。所以说把我们的这些知识点按把同类的内容放到一起,并且用一个概念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来总结出来,这就叫自下而上。


那同样是这些知识和这些点,还有没有其他的分类方式呢?我们再看第二个要点,同样是这三句话,我们可以把它按照不同的方式来分类。首先是如果我们想让学生为了生活而学习那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第一步要激发兴趣,也就是让学生知道这样做的重要性,让他愿意为了生活而学习。我们希望学生真正的达成,就必须让他具备活到老学到老的朴素智慧以及用问题驱动的能力。我们可以尝试提出一个基于生活中真实事件或案例的问题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要提升学生的认知。让学生能够在复杂的生活中看出问题的差别,知道在什么情况下该运用什么样的知识。在生活中实际问题往往没有任何顺序,因此我们必须要辨别出这属于哪一类问题,尽量选择并运用恰当知识。还要具体对比组合,通过对比两个或多个看似相同的例子让学生发现其中的细微差别,这就是提升认知;


第三步要培养能力。不仅要知道用什么样的知识,而且还实际能做到实际能做到。达成这个目标,也需要培养孩子所需的技能和良好的习惯,以期在未来的人生中取得成功,让学习者通过亲身参与一项活动并从中学习。在活动的过程中配合特定目的,接触细节信息,丰富真实场景,这就是培养能力。


以上按照激发兴趣提升认知和培养能力这三个方式来分类,又是另外一种方法分类。其实当我们用自下而上的方式来梳理逻辑时,根据我们分类的标准不一样,梳理的逻辑结构也不一样。自下而上最重要的一句话就是认知的关键是维度和力度。即没有哪种方式是绝对正确的。就好像一个鸡蛋我们既可以把它按照大小来分类,也可以一分两半,把它按照蛋清和蛋黄来分类。没有哪种分类方式是绝对正确的,用得最顺手的分类方法就是最好的。


当我们分类完成之后,如果想要自己的逻辑更加严谨,我们还可以对这些类别进行排序。比如刚刚第一种目标原理的分类,就可以按照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这三个方法来排序。第二种我们按照激发兴趣、提升认知和培养能力这个方式来分类的话,那我们就可以按照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这个顺序来排。如果说我们有一个顺序,而不是单纯的列举然后分享出来,我们的效果当然会更好。


同样的,排列顺序这一步也没有绝对的对于错,只要在排序的时候问自己两个问题:1、我的排序的依据是什么 2、我为什么要这样排序。比如说高效学习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我排序的依据就是我在实际教学的时候步骤是什么,我的步骤第一步肯定是先提升激发学生兴趣,然后第二步提升认知,第三部在培养他的能力。排序只要自己觉得合适符合逻辑就好。


第三步结构化梳理完成之后,就是最后一步——变成自己的分享。当我们有了结构有了内容把它讲清楚就是一个表达上的问题。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今天这节课主要都讲了什么?


第一个就是以教为学为什么会有用?就是因为重新结构化,我们通过以教为学,把别人的知识结构形成自己的一场好的分享。


重点是三个内容:首先是逻辑跟表达其中内内容和逻辑是核心,而表达部分如何把笔记变成思想上的子弹,就是咱们今天讲的4个步骤了。POST在这分别代表4个步骤,P代表的是提取(pick) 、O表示筛选(overlook)、 S代表的是结构化(structure)、 T代表的是输出(teach)。当你用这4个步骤,你的笔记最好都是集中只专心完成当下这一步,当按照4个步骤把笔记梳理完成之后,你就可以有效地把笔记变成思想的子弹给大家分享出来了。


今天内容稍微有点多,课后大家可以再回看一下今天这节课的笔记。那今天我们就分享到这里,感谢大家的聆听!

评论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