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组 文章 相册 留言本 用户 搜索 我的社区 在线学堂 商城 购物车 支付钱包
全部

[坡仔跟你一起阅读好书·第二十九期]《马克思靠谱》​​第八章 马克思是个好医生

苏东坡忠实粉丝
发表于 2021-08-10 15:48:02

       不枯燥,不戏说。

       马克思第一次以流行文化的方式,与新生代深情相遇。​

       本书描述了一个真实的、彩色的、依然“活”着的马克思。

       在书里,年轻的马克思叛逆过,喝酒决斗、给白富美贵的燕妮写过情诗,思考让他的叛逆闪闪发光,为人类幸福的理想让他把高调唱成高尚( 第一章);马克思获得哲学“武林秘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最终超越“师父”黑格尔(第二章);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超越了人类历史上关于友情的一切传说(第三章);马克思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与成熟(第四章);史上最神秘莫测的“意识形态”其实并不讨厌(第五章);马克思如何名副其实地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第六章);马克思的无尽苦难赤子情怀与豁达胸襟令人热泪盈眶(第七章);马克思这位资深“大夫”为资本主义开具的经典“诊断书”和“病危通知书”(第八章);晚年马克思笔耕不辍,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第九章)在书里,针对诋毁马克思的种种谣言,我们用翔实的史料,严谨的考证,澄清事实,以正视听。

       在书里,别具匠心地设计了“马上学习”板块,意为在研读马克思经典著作的基础上,深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

       在书里,很多成长的烦恼也能从马克思的经历和思想中找到解决的办法。


内蒙轩◎​主编


​第八章 马克思是个好医生

      “任何杀不死你的东西,都会让你更强大”,马克思以一己之痛为代价,诊断出资本主义社会的病灶所在,《资本论》就是这样一份“诊断书”和“病危通知书”。一百多年前,马克思是欧洲政府当局眼中的“红色博士”,一百多年后,马克思仍然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好的医生。苹果手机的世界利润链条里,隐藏了多少普通工人的血汗与屈辱,造就了多少全球顶级的富翁,《资本论》早就告诉我们答素。经济危机和社会冲突逐渐蔓延至世界各地,资本主义正在一步步走进自己的死胡同,历史的逻辑就在那里,不增不减。


​一、《资本论》——工人阶级的圣经

       随着本世纪初世界经济危机的持续蔓延,资本主义制度越来越受到广泛的社会质疑。在德国,马克思的《资本论》成为2008年圣诞节的最佳礼品,销量比往年增加两倍。当时的德国财长施泰因布吕克也在阅读《资本论》,这位在金融危机中焦头烂额、寝食不安的财长,已然成为马克思的“粉丝”。在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引起世界性经济危机和衰退时,西方一些国家的政要和资本家不得不压制住内心的厌恶和恐惧捧读《资本论》,就连罗马天主教会也不得不承认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有理。

       《资本论》第一卷发表近150年来,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它并未过时。每当世界面临重大困境或遇到重大挫折时,马克思总会以新的方式重新登场,人们总是希望从《资本论》中寻找解决当下全球性问题的出路。华尔街金融危机的蔓延让对资本主义顶礼膜拜的人有机会审视和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的科学性。

       《资本论》告诉我们,经济发展有着自己运行的规律,虽然资本主义在经济运行中可以人为地调和矛盾,但只能是治标而不能治本。华尔街金融危机的出现,充分地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深层次的矛盾。

       这个事情有点像咱们去体检一样,谁要是发现身上有什么毛病总是要去找大夫才好解决。而咱们这位马大夫早在一百多年前就给资本主义这个“病人”下了“病危通知书”只不过病人的家属们总是不愿意签字确认罢了。

       在西方,即使马克思主义的反对者也承认马克思的思想力量,承认他是资本主义社会深刻的“病理学家”。眼下,当金融海啸席卷而来,资本主义生大病、打摆子之际,马克思这个好医生的思想受到社会更多更强烈的关注。


1.价值增殖的奥秘在哪里?

       如果说马克思是个人类社会的好医生,那《资本论》就是马克思给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出的一份“诊断书”和“病危通知书”。

       为了开好这份“诊断书”,从1843年开始,马克思就致力于经济学的研究,并在这条道路上走了整整四十年,最后走到《资本论》这个巅峰。即便是一百多年后,《资本论》仍然体现的是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由于马克思身体的原因,以及这项工作的艰巨性,在马克思生前,《资本论》只出版了第一卷,第二、三卷由恩格斯帮助整理出版,第四卷《剩余价值学说史》由考茨基整理。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材料说明马克思为这本书的写作付出了多么惊人的劳动,其中包括为了写出《资本论》,马克思还自学了数学写过厚厚的《数学笔记》,就像马克思自己说的,“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我们常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马克思正是从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商品当中,透视了整个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

       从商品到货币,从货币到资本,1867年出版的《资本论》第一卷分析了资本的生产过程,1885年出版的第二卷揭示了资本的流通过程,1894年出版的第三卷则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当马克思用唯物史观这把锋利的手术刀,用强大的逻辑力量,解剖资本主义社会的时候,它的经济结构就这样清晰地展现在世人眼前。

       《资本论》最厉害的就是完整、系统、一针见血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的秘密,这不但是资本家发家致富的秘密,也是工人受苦受累受穷的秘密。理论太深奥,咱们用iPhone6手机这个商品为例说明一下,资本主义外衣下的剥削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iPhone6手机是年轻人追逐的时尚,但是大家都知道苹果公司是不生产任何硬件的,甚至手机上的一个小螺丝钉也不生产。那么这个手机是怎么制造出来的呢?

       美国苹果公司提供一个设计方案,然后全球三十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供应商提供原料和零件,最后由中国的工人组装起来。可以说,一部iPhone6手机诞生前先得绕地球走一圈,它是全球合作的产物。

       那么,当一部苹果手机卖出去之后,苹果公司、全球各地的供应商、中国代工厂各自能拿多少钱呢?

       根据2011年美国加州大学的一份报告,一部苹果手机卖出后,苹果公司拿走手机售价的58.5%,而中国的代工厂只拿走1.8%。

       按照这个比例,假如一部iPhone6是5000元,那么苹果公司拿走2925元,而中国代工厂只拿走90元。而且,这90元中还要划出一大部分作为工厂主的利润,真正落到工人手里的就微乎其微了。

       2015年,苹果公司的CEO蒂姆·库克的薪酬是1028万美元,而且这还不算他在苹果持有的1%股份,要知道苹果市值是7000亿美元,算下来蒂姆·库克的身家达到70多亿美元。而一个普通中国工人的收人是多少呢?

       还是以某代工厂为例,该工厂普通工人的平均工资浮动于2030-2450元。而这个工资标准是根据当地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来设定的,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就是2030元。

       基本工资不够怎么办?靠加班啊!该工厂工人加班也是出了名得多。从2014年9月到2015年1月,该工厂工人每月平均加班44-72小时,远高于劳动法律规定的36小时。甚至在有的厂区,工人每月加班能到140小时,什么概念呢?就是工人正常工作日每天加班3小时,周六日每天工作11个小时,全月无休。而每加一个小时班,工人能拿多少钱呢?正常工作日是每小时十几块钱,周末是二十多块钱。要是一个工人每月加100个小时的班,也就只能拿到2000元。这么低的收入,这么多的加班,难怪2015年全国总工会公开地批评该工厂长期违反劳动法,安排劳动者长时间加班,导致部分劳动者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但是,还是有人提出这样的疑问:普通工人的生活境况固然很可怜,但是如果没有苹果提供技术和设计,苹果手机肯定也生产不出来,这说明技术的贡献大,而劳动力的贡献小,贡献小的拿钱少,也理所应当!

       技术的贡献真的这么大?劳动力的贡献真的只有这么小吗?

       首先,我们既要看到技术的价值,也要看到技术被资本控制这个事实,技术的使用是以为资本获取利润为目的的,而不是为了消费者的需要。苹果公司的利润大多数流向了公司背后大股东的腰包,而真正参与技术开发的科研人员从中获得的利润分成却少之又少。

       其次,劳动者出卖的不是劳动,而是劳动力。被资本家雇佣的劳动者成为商品,如同被租出去的一辆汽车,得到的仅仅是自己劳动力的价值,也就是工资,但是他们在工厂里创造的劳动。又远远超过自己的工资。比如,租一辆车的费用是每天100元,但是租用者利用这辆车创造出了1000元的价值,那么900元就作为剩余价值装进了租用者的腰包。劳动力的使用,也是如此。劳动力每天创造的剩余价值,也就流进了资本的腰包。

       最后,资本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也是由劳动者的剩余价值积累而成。创造这个世界的是劳动,而不是资本,是劳动者体力和脑力集合而成的“活劳动”,而不是资本这种“死劳动”。


2.释放“劳动至上”的正能量

       我们不仅要通过《资本论》看到资本主义剥削的负能量,也要看到其中“劳动至上”的正能量。我们小的时候都唱过一首儿童歌曲《劳动最光荣》,其中有几句歌词:“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要靠劳动来创造”;“劳动的快乐说不尽,劳动的创造最光荣”歌词虽简单,但道理深刻:劳动是价值的源泉,劳动是幸福的源泉。

       马克思早就论证过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就是劳动。因为劳动、人和动物区分开来。有人说,那动物也猎食筑巢、这不算劳动吗?这的确不是劳动。动物的所有活动,如吃喝拉撒、繁衍生殖都从属于自然,本身就是自然的组成,动物无法区分自己与自身的生命活动,而人则可以。

       人可以有意识地把自己的活动能力作用于自然界,使得自然界适合人的需要。动物在自然界的规律面前是纯粹被动的,而人却是能动的。举一个例子说明,在一定时期,狼吃羊,羊的数量会变少,而人吃羊,羊的数量会变多,这是因为人会养羊。

       人的本质是劳动,这样的理念体现在各种影视作品创作里。有个英国科幻剧《黑镜》很有名,这部剧充满了哲学思考。剧里描述在未来社会人们怎么获得报酬呢?每天在健身房骑单车赚取点数,多少公里多少点数。这部剧把每天骑车比喻为劳动。无论是过去、今天还是未来,劳动是人的本质,劳动创造了美,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赞美劳动,讴歌劳动者。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总有些人想着不劳而获,天上掉馅饼,一夜暴富。明白了劳动创造价值的道理,再学点辩证法,就会明白这些都是幻想,就会明白天上如果掉馅饼,地上一定有陷阱,就会明白所谓享受,不只是享受美好,而具有两方面的意思:享同样的福,受同样的“罪”。没有付出,没有劳动,就不会有收获。真正的收获与成功必须要靠努力和劳动来换取。其实,每一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那一段时光,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和劳动,忍受了孤独和寂寞,不抱怨不诉苦,日后说起时,连自己都能被感动的日子。


3.回归劳动价值论

【马上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7月8日主持召开的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上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自觉认识和更好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石,是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的前提,也是构建有中国气派和中国特色经济学理论的基础。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逻辑出发点,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还是马克思的《资本论》巨著号称为“工人阶级圣经”的根本所在。正是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马克思构建起了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大厦。

       他系统地阐述了商品价值、交换价值和货币理论,通过从货币到资本、从资本再到资本积累的演进过程分析,建立起资本的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的积累理论社会再生产理论商品价值的转型理论以及分配理论从抽象到具体层层展开最终得出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资本主义分配原则。

       不仅从理论层面揭示出劳动与资本两大阶级对立的经济根源,也从现实表象层面阐释了各类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矛盾与对立。从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对立运动中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演进与变迁规律。

       劳动价值论站在工人阶级的立场,阐明了劳动的重要性:劳动创造了商品(产品)、劳动创造了价值、劳动创造了资本。离开了劳动,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都将无从谈起。正是在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相统一的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劳动物化成了价值与资本,劳动及劳动过程的变迁孕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演进。这是劳动价值论对于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特殊意义所在。

       除此之外,劳动价值理论更为深刻的意义在于它强调了劳动的基础性、重要性与源泉意义。

       正如马克思所强调的,劳动是“不以一切社会形式为转移的人类生存条件,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即人类生活得以实现的永恒的自然必然性”。劳动的一般性不仅适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同样适用于社会主义中国。

       在工农业劳动人口占比很大、工农业生产仍然是社会经济发展基础的背景下尊重劳动者的劳动,科学评估各个领域的劳动群体的贡献贯彻按劳分配制度是社会主义内在的价值取向。实践证明,劳动价值理论在当代仍然具有很强的科学意义和指导意义。

       然而,在以市场交换为资源配置方式的今天,资本的强势地位凸显,劳动的重要性被掩盖在商品、价值和资本的背后。各类资本及资本衍生品不断推陈出新,具有非生产性特征的金融资本和虚拟经济不断膨胀,甚至在全球居于统治地位,而以生产劳动为基础的实体经济则日趋弱化。这加剧了全球经济的结构性失衡。资本与劳动之间的非对称格局直接引发的问题是,资本的收益率与劳动报酬的不对等,劳动者报酬在整个国民收人中的比重偏低。

       劳动者劳动的重要性,尤其是生产劳动在理论上的重要性与当代实践中的偏差提醒我们,有必要回归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回归劳动价值论首先就要给中国劳动者群体以更多的尊严和保障。劳动价值理论强调了价值的创造源于劳动过程,劳动过程是劳动的核心。

       离开了劳动过程和工人的“活劳动”,一切先进的技术设备、生产资料都将成为“死物质”,而工人的“活劳动”是盘活各类“死物质”的催化剂。

       这正如苏联自然科学家维尔纳茨基提出的“活物质”之于整个地壳运动和生物圈的重要意义一样,劳动者的“活劳动”就是价值创造、盘活“死物质”乃至整个复杂经济系统运转的“活物质”和能量来源。

       因此,尊重和重视一线工人、技术工人和农业劳动者等劳动者的劳动,公平公正地对待和评估他们的劳动,这是对劳动、对人自身的一种尊重,因为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

       回归劳动价值论还要给予物质生产领域和生产性劳动以充分的重视。物质生产领域包括工业生产领域(主要指制造业)也包括农业生产领域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这是实体经济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支撑虚拟经济发展的基础,还是一国经济实现均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综观中国经济,非生产领域中的诸多活动的资本回报率高,而物质生产领域的一些劳动则受到冷遇。其主要表现之一便是物质生产领域对劳动者的吸引力下降,尤其是对知识和文化水平较高的劳动力的吸引力下降。

       当前,没有多少大学毕业生愿意做“一线工人”,更没有多少大学生志愿去农业生产部门。

       此外,实体经济遭遇寒冬的另一个表现就是原来从事物质生产活动的企业开始转产转型,向证券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等资本回报率高的领域进军。

       最后,工业化向后工业化的转型口号和政策实践提升了后工业经济的地位,弱化了工业生产。

       后工业化并不等于去工业化,如果一国经济实现了去工业化,那么该国的产业终将会出现产业空心化的现象。

       日本便是一个例证。美国在几年前就提出了再工业化战略,他们已经认识到产业空心化带来的严重社会经济问题,希望通过再工业化振兴美国经济,扩大美国国内的就业。

       回归劳动价值论,从劳动过程出发,实现中国经济的自主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这是中国构建可持续竞争力的根本来源。如今,跨国公司主导下的全球生产网络(GNP)成为全球经济的微观主体,跨国资本主导下的生产过程实现了全原配置。中国作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FDI流入量第二大国成为全球生产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中小企业参与全球生产网络的途径仅仅是在生产分工中担标准化的生产环节,成为发达国家的代工厂或加工厂。

       这导致了两大问题:一是中国的工人从事的生产环节技术含量低,或者已经属于标准化技术,这样,工人的工资相对较低,中国的工人仅仅赚取一个低廉的加工费。二是由于中国企业在分工中处于微笑曲线的底端,很容易被锁定在低技术循环陷阱之中。

       如何打破目前发达国家主导的游戏规则,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经济地位?这就要从劳动过程出发,在生产领域开展技术的自主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只有在生产领域和劳动过程中的创新才能够走出一条经济的转型升级之路——原始设备制造商(OEMS)→原始设计制造厂商(ODMS)→原始品牌制造者(OBMS)。

       这既能提高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也会提高中国工人的谈判力和技术能力,进而改善中国劳工的境遇。

       因此,回归劳动价值论,从劳动过程出发是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发展,推动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出路。



​二、经济危机是怎么发生的?

       马克思不仅用“劳动价值论”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病灶”,而且还详细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病症,那就是经济危机。

       关于经济危机,有这样一个故事很有趣。

       小女孩问她爹:“家里为啥这么冷啊?”

       她爹说:“咱家没有煤了。”

       小女孩又问:“为啥没有煤?”

       她爹答道:“我失业了。”

       小女孩对这个答案并不满意,又问了一句:“那为什么你失业了?”

       她爹回答道:“因为煤太多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小女孩的父亲之所以买不起煤是因为煤炭太多了。这听起来很荒诞,但它揭示了经济危机的本质:生产的相对过剩。请注意这是“相对”。相对的是相对的是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是煤绝对过剩,不是人人家里都囤了太多煤不需要煤,而是我需要煤炭取暖,但是我没钱买煤,我有需要但是没有支付能力,所以煤炭相对过剩了。

       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就是生产过剩的危机。为什么会生产过剩呢?

       因为资本进行生产的目的,在于追逐劳动者通过“活劳动”附加在产品中的新价值,通俗点说,就是为了赚钱,而不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社会需求。因此。早晚有一天,产品数量会大大超过社会需求,换句话说,供给大于需求。出现生产相对过剩,这个时候危机就不河避免了。


1.危机第一步

       在生产领域,资本家为了追逐剩余价值,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强迫工人加班加点,增加劳动强度,以尽可能地增加产品中的剩余价值。资本家在因此赚得钱之后,一般也不会用于个人挥霍,而是用来购买机器,雇佣更多的工人,实现扩大再生产,也就是“资本积累”。这样,在生产领域,产品数量会越来越多。


​2.危机第二步

       在流通领域,资本家能否赚得产品中的剩余价值,取决于他能否把产品在市场上都卖出去,马克思管这个过程叫商品“惊险的一跳”。

       如果跳得成功工厂主就会实现资金回笼,用赚得的钱偿还银行贷款;但如果没跳过去摔死了,那工厂主就可能面临破产的危险。

       什么情况下,商品卖不出去呢?就是产品的供给大于需求的时候。别看工厂内部有些严格的管理纪律,但工厂和工厂之间却是混乱的无政府状态。你生产,我也生产,大家一哄而上,产品供给迟早要大于产品需求。

       另外,还有个重要的因素,劳动者生产的新价值都被资本家拿走了,而他们自己只能够拿到微薄的工资,有的时候甚至这点工资都要被拖欠。那么就导致一个可怕的后果,劳动者没有足够的钱来购买这些产品,特别是一些生活资料,比如面包。马克思说,这个时候就出现了生产的相对过剩。

       为什么说是“相对过剩”?不是社会对面包没需求,而是购买面包的主力军——工人阶层的工资太低了,买不起面包,而买得起面包的工厂主阶层根本又不需要面包,他们的山珍海味还吃不完,哪有心思吃面包。

       那工厂主怎么办?只好破产!过剩的面包怎么办?只好在仓库里白白浪费掉。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资本主义的生产力确实很发达,但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根本容纳不了这么大的生产力,生产关系hold(容纳、稳住)不住巨大的生产力,按照马克思的说法,必然会爆发经济危机。

       当然,价格调节机制、政府干预、国家的进出口等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经济危机的爆发,但是它们并不能消除经济危机的根源,即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

       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平衡,只能通过爆发一场严重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即牺牲已经生产出来的生产力来实现,从而形成危机、萧条、复苏、繁荣、再危机的循环。地球人即将见证的是,一个曾经如日中天的社会形态,竟然会被自身过剩的生产能力活活憋死,这也就是为什么马克思的“两个必然”是靠谱的!

       2008年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和经济危机,貌似是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但其实质还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引发的生产相对过剩导致的经济危机。

       我们以房子为例,说说其中的玄机。话说房价上涨,大家纷纷到银行贷款,开始投资房地产。银行除了把贷款放给那些手里有黑卡的高富帅之外,还给那些没有什么经济能力的矮穷矬放了款,而且房子首付还特别低。因为高富帅还款能力强,因此银行放给高富帅的那部分贷款叫“优级贷款”;而矮穷矬还款能力差,他们那部分贷款就叫“次级贷款”。 

       ​银行不能眼看着这些“次级贷款”烂在自己手里,就加工打包,转手给其他金融机构,比如投行。投行的那些金融小天才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又把这些“次级贷款”花里胡哨地包装成各种理财产品,卖给一般的小老百姓。

       要是房价光涨不跌,银行、投行还有小老百姓都皆大欢喜,人人从中捞点油水,哪怕矮穷矬越混越惨,供不起房了,把房子一卖,谁也不吃亏。但要是哪天房价大跌了,矮穷矬吃亏不说,就算把他的房子卖掉,这债也收不回来。真正赔大发了的是那些手里攥着各种理财产品的小老百姓们,他们赔了钱,银行也不敢再放款,原来红红火火的社会大生产场面,一下子冷清下来,社会就出现了“次贷危机”。更可气的是,投行的金融家当时还把理财产品卖给了大量的发展中国家,整个世界都跟着“次贷危机”了。

       要说银行当初为啥偏偏盯着那些矮穷矬,低首付也要给他们放款?那是因为房子已经大量过剩了,高富帅固然能买得起房,但他们人少啊,只有把大量的矮穷矬也忽悠进来买房,才能真正消化房子的库存,房地产商赚了钱,银行也就跟着发财了。而要想套住矮穷矬,那只能用低首付来来忽悠他们。

       说来说去说到底,所谓的“次贷危机”还是生产过剩的危机,不过经金融资本这么一个乾坤大挪移,本来是生产者的危机,就转嫁到一般老百姓这样的消费者身上了。怪不得99%的美国人民,对1%的华尔街金融家们恨得牙根都痒痒。



​三、新自由主义加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新自由主义主张啥?

       一方面资本主义国家正饱受私有制的苦果:经济危机爆发并蔓延,生产相对过剩卷土重来;另一方面主张绝对私有化的新自由主义思潮和政策越来越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共识。这就决定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但不能有所缓解,而是不断加剧。

       新自由主义政策主张可以概括为“三化”,即自由化、私有化和市场化。自由化,就是主张推行自由贸易,放松甚至取消金融管制,全面开放金融领域;私有化,就是主张一切财产应属于私人,对国有企业及公共服务实行普遍私有化;市场化,就是反对政府干预,主张让市场机制自发调节包括生产要素、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在内的一切社会资源。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西方国家出现经济增长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滞胀”局面且日趋严重,二战后一直处于主流地位的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失效。于是,国际垄断资本选择了符合它们最大利益的新自由主义理论作为新的官方经济学。

       撒切尔夫人和里根先后于1979年和1981年在英美两国上台执政后,实施私有化、放松市场管制、“金融去监管化”等自由化改革,进而在西欧掀起了80年代的私有化浪潮。进人90年代后,随着“华盛顿共识”的出笼,新自由主义的理论体系趋于完备成型,具体转化为以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为核心和标志的政策纲领。

       此后,在一些西方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推动下,新自由主义迅速向拉美、原苏东社会主义国家和亚非发展中国家蔓延开来。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加剧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并且将经济危机的病毒传染到世界各地。


2.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成绩单"

       新自由主义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一些国家走出了凯恩斯困境,但是它主张的极端私有化、自由化、市场化真的是灵丹妙药,可以解决一切问题?《求是》杂志2014年第16期刊发了由李文撰写的《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成绩单”》,对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成绩”进行了详细介绍。我们不妨看一看新自由主义交给全球的一份成绩单。

      “休克疗法”是新自由主义给当年的俄罗斯开出的药方。在宏观政策方面,“休克疗法”紧缩财政更为严厉:在经济自由化上。“休克疗法”主张采取一步到位的方式实现价格、外贸的自由化和货币的自由兑换:在私有化方面,强调迅速实现,为此不惜采取无偿分配的办法。

       “休克疗法”最著名也是最失败的应用例子就是俄罗斯的经济改革,它使俄罗斯GDP儿乎减少了一半,GDP总量只有美国的1/10。大规模的私有化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损失。据统计,俄罗斯在私有化期间的损失总计约合17万亿美元,相当于其1996年GDP的4.2倍、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损失的2.5倍。

       阿根廷可称为拉丁美洲的“发达国家”,人均GDP曾经达到8000美元,但在新自由主义改革以后,到2002年,阿根廷人均GDP已经跌到2665美元。与经济萧条相伴随的是高失业率,拉美地区的失业率在最近二十年持续上升,阿根廷的失业和半失业人口占总劳动人口的40%以上,就是到了21世纪初,阿根廷的失业率2002年还曾高达23%。阿根廷的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1990年是21.2%,2000年上升到41.5%,到2002年6月竟然上升到53%,其中绝对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24.4%。

       新自由主义改革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差距,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1990年阿根廷的基尼系数为046,到1995年这一系数上升到0.47,1999年高达0.49。最富有阶层占有的财富与最贫困阶层相比由1990年占11.19%上升至1998年的1728%。两极分化和严重的贫富差距成为黑社会势力滋生和猖獗的温床。

       外资的涌人并没有为东欧带来经济繁荣,以匈牙利为例,在私有化运动期间,经济增长不进反退,尤其是在1990-1993年,GDP下降了近20%。

       在新自由主义泛滥时期,几乎所有西方市场经济模式国家都出现了经济金融化的现象。比如,美国金融业在国内总利润当中所分割的比重越来越大,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不足20%上升到30%左右,并在21世纪初一度达到45%,而同期制造业利润的比重则大幅下降。

       20世纪80年代以来,每隔十年左右就会发生一次较大的金融危机,大型金融机构破产也不时发生。

       新自由主义交出的这份经济最新“成绩单”说明,新自由主义泛滥在全球引发了恶果,新自由主义不是什么济世良药,而是有着重大缺陷的。现如今,一些曾经将其奉为救世良方的国家也在不同程度上改变和纠正了原有的一些政策做法。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曾撰文指出:新自由主义从未得到经济学界的理论支撑,一直是为某些利益集团服务的政治信条;日本经济学家、日本政府智囊中谷岩也从一个新自由主义的拥趸者转变为忏悔者,批判新自由主义为世界人民带来的灾难;巴西理论家多斯桑托斯直接将里根经济学称为“灾难政治经济学”,认为拉美国家“落入了新自由主义陷阱”。在2009年二十国集团峰会闭幕新闻发布会上,英国首相戈登·布朗公开宣布了“华盛顿共识”的终结。2009年2月,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专门撰文批判新自由主义,指出“本次危机正是过去30年来自由市场理论主宰经济政策的最终恶果”。

       因此,中国更要警惕新自由主义别有用心的忽悠,学好马克思这个好医生留下的医嘱,用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走好自己的路。今天看来,马克思这个医生,对资本主义的病情诊断依旧靠谱,《资本论》依然有效。



​四、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同改革开放新的实践结合起来,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理论成果

【马上学习】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深远的理论意义,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含许多重要的理论成果。比如:

       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理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要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部署经济工作、制定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发展都要幸牢坚持这个根本立场。”

       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推动各种所有制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同时公有制主体地位不能动摇,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能动摇,这是保证我国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制度性保证,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保证。”

       关于树立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的理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新的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对我们在推动经济发展中获得的感性认识的升华,是对我们推动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总结,要坚持用新的发展理念来引领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不断破解经济发展难题,开创经济发展新局面。”

       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理论。在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讲辩证法、两点论,把“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用好..努力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

       关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理论。习近平总书记认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一个重要举措。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坚持改革开放,实行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战略上坚持持久战,战术上打好歼灭战,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

       关于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理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善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同时坚决维护我国发展利益,积极防范各种风险,确保国家经济安全。”

       关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理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这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成果,不仅有力指导了我国经济发展实践,而且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999 0

评论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