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组 文章 相册 留言本 用户 搜索 我的社区 在线学堂 商城 购物车 支付钱包
全部

每日复盘—2020年11月2号_星期一_文艺已死,百鸟朝凤。

落木
发表于 2020-11-07 16:18:43


五天前我走进了影院,观赏这部《百鸟朝凤》,进去之前尽管耳闻了很多关于这部电影的声音,但还是尽量保持较为客观的态度去观影。


电影的开始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让我想起很多小时候看过的影片,诸如《暖春》...还能想起巩俐...但不同的是,这部电影不是旨在感动观众或是表达人文情怀,它还有一种气节在。观影之前我对唢呐并不了解也没有什么好感,也不太能理解为什么有人要吹它呢,就像大多数年轻人欣赏不了戏曲的韵味一样吧,但在观看过程中,我慢慢体味到一种是手艺人独有的情致。观影过半,小天鸣长成了天鸣,焦家班变成了游家班,仿佛也是一个时代在变迁,曾经在镇上响当当的唢呐匠逐渐被人们遗忘和不屑,其中有一个片段是西洋乐队吹着萨克斯弹着电吉他,还有一个身穿豹纹的年轻姑娘在摇曳唱歌,台下观众无不痴迷叫好,而另一边是无人问津的唢呐班,这种反差不正是当下这个时代所映画给我们的东西吗?


后来老班主焦三一边吹唢呐一边有鲜血从中流出,看到这儿,旁边有观众掏出了纸巾在默默拭泪,但是戏剧性的是,不到两分钟,后排有位女士的手机响了起来随后她接起了电话,虽然没有刻意很大声,但是也丝毫没有压低声音的意思,就那样堂而皇之的用地方话跟对方交谈起了貌似是一批货要怎样怎样的对话,不知道她是不是开了扩音,连对方的声音也都能清楚的听到,当时前排有观众不断回头来朝电话交谈的方向望去,(潜台词大概是这样的人干嘛还来看这场电影!)可是依然没有任何效果,对话持续了大概有一分多钟。你看,现实中也有这样的反差,有人为了电影流泪,有人却在肆意讲电话。


整部影片其实最使我动容的一个镜头,是天鸣来看望老班主,老班主开心的吹起了唢呐,并说「唢呐是吹给自己听的,不是吹给别人听的」,那种自得其乐的模样,叫人看了为之动容。不仅仅是唢呐,所有这些灿烂的文化瑰宝以及自己喜爱的各种艺术形式,都不是为了展示给别人看这有多牛,更主要的是能否真正的自我陶醉,找到自己和它的共通点。



剧中的天鸣同导演吴天明的名字同音,是否也代表了他本人对于艺术追求的赤诚之心。而之前看过方励的一个演讲视频,据说很多人看完那个30多分钟的视频都去辞职了,因为他告诉大家的是关于追求自我价值和实现自由的意义,是一个挺特立独行的人,然而这次居然为了影片排片量而下跪,一开始觉得不能理解,似乎和之前的形象有出入,但是看过电影的人知道,这一定是出自对逝去的人的无限敬意以及对即将泯灭掉的文艺之光做最后的挽救,如果他有其他办法一定不会选择出此“下策”吧...这是多么的无奈而又悲凉,电影里外都如是。


《百鸟朝凤》是一部能够真正称得上是电影的作品,2012年就完成了拍摄,而直到14年吴天明导演去世,都没能正式上映,然而所幸的是最终它还是被带到了观众面前。相比有些电影粗制滥造为了圈钱年末拍完下一年暑期档就上映,《百鸟朝凤》可谓是经历了一波三折。这可能就是现在商业电影与文艺片的差别。然而什么时候起,电影居然开始没有了电影的样子,文艺之于电影竟然从本质而退到了一种可有可无的境地。


其实一直都有感慨,如今社会经济利益似乎排在一切的首位,什么挣钱什么马上就变成热门行业,学生选专业不以自身爱好和理想为准,而是以哪个好就业就来哪个…喜欢文学的只能去文学社借以抒怀,想以此作为职业方向?要被多少人批不现实和异想天开。


说到文艺青年,许多真的自带文艺体质或者是热爱它的人已经不齿被这么称呼了,因为在网络上这好像就跟二逼的叫法是一个意思,等同于在骂你,更多的人理解的文艺就是矫情、做作、无病呻吟、很装、搞那些摸不着看不见虚头巴脑的东西,而且搞文艺的现在是酸,将来就是穷酸,既不被人理解也不被人看好...但其实有这样想法的只能说是自身就屌丝气质十足且被很多的伪文艺带偏了吧。文艺单凭字面意是文学和艺术的总称,文艺青年应该是既有文人气质比如腹有诗书气自华,有才华能妙笔生花,也有很高的审美观及美学体系,能创造或是鉴赏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青年人群吧,其实真正能称得上文青的人可以说是凤毛麟角,民国或许还有不少大家,可谓是真的文青,现在听听纯音乐爱好一些小清新的事物,穿衣风格森女系一些就叫做文艺青年了咩,充其量是形式上的小资,内里和文艺压根儿就不搭边。还有一些人觉得文艺那都是不现实的东西,只是一种幻想,如果步入社会还这么坚持,那肯定特不会与人打交道融入社会吧,还总结了文青混不好职场的理由,因为他们闭门造车,只钟意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云云,这真的不是更多的单纯描写内向型性格的吗?


正是由于社会的商业化进程在大肆铺张,而人们的文化水平和个人修养远远没有跟上物质的进阶,虽然大字不识的文盲已然很少,但却出现了很多认字甚至是会做方程式的文盲;一句落后就要挨打,人们拼命发展经济,想要以此捍卫自己好让自己活的安心舒坦,然而这样的模式造出了许多暴发户和土豪,带金项链开豪车的,撞人就砸钱还觉得自己牛到不行,社会风气极大被败坏,其实我们会发现,除了极少数天生大奸大恶和淳朴善良的人,文化价值观造就一个人的人格,如果都在忙着捞钱利滚利,文化缺失那是必然...很多新闻上可以看到煤老板当电影制片人的消息,当然他们投钱不是为了什么人文情怀,这个你懂...物质已经凌驾于非物质之上,有人说投娱乐业拍电影特别好赚钱,因为他们定义的大众基调就是浮夸,有人说拍电影特别难,是,拍一部能走进人心里去的经典之作的确不容易。


14世纪曾兴起的文艺复兴,不知放下历史课本还有多少人会记得,21世纪很难再出一个莎翁了。




之所以起这个标题,写这篇文章,是源于我长久以来的所见所思。翻开很多APP网站版面,往下拉,我的天!全是打广告办假证做兼职卖东西的广告!一篇接一篇的小广告,以前走出去在街灯栏杆柱子上会见到,现在打开电脑,微信微博instagram处处都有,甚至一些曾经以为是世外桃源一样的地方,是纯粹写字的平台,没想到,泛滥成灾的贩卖已经猥亵到了那里...这不得不使人憎恨营销的世界,现在打开招聘网站,几乎招聘的工作除了服务生就是销售,编辑文案创意也都全部要围绕市场数据、客户需求去打稿,还有很多招写手,是为了写一些霸道总裁文之流,很卖座是吗?这是个为了经济利益市场商业为娘的时代是吗?找一份自己喜欢纯粹些的工作就是那么的难。真的是文艺已死吗?真的不想这么说。愤青文艺也好过十足的推销客。


真的要让文艺置于下跪的境地,难道不是时代的集体悲哀?难怪再也出不来如《红楼梦》一般的巨作了,人们都要干货要数据要一二三,要短平快,如果人人都如许三观一般,离文艺之死大概真的不远了,那么谋杀了它的到底是谁呢?我们每个人在从中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还是力挽狂澜呢?这一曲百鸟朝凤会不会成为时代的绝响呢?它背后所蕴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失,艺术影片集体下架又会将时代推到怎样一个纬度。


但好在《百鸟朝凤》已然跑出了黑马票房,这也算做是一个好的趋势吧,网络评分也是达到9.4分的高分,相信这不仅是人们对这部影片所给予的肯定,也是对整个文艺之光所寄予的希望。


如果这是一个文艺已死的年代,但愿,愿它也能如火凤一般浴火重生。

716 0

评论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