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组 文章 相册 留言本 用户 搜索 我的社区 在线学堂 商城 购物车 支付钱包

[自我管理100天课程讲稿汇编·第一期]共情力解析

2022-10-12 16:35:43
0
412

大家好,欢迎来到优势星球,我是崔璀。


今天要解读和理解的这个优势,是共情力。


今天这部分课程呢,我们主要的目标就是打开优势眼,如果你是共情力优势,那么我们就来理解一下自己。


如果你不是共情力优势者,那么我仍然邀请你听,因为有可能共情力是你的潜在优势,它没有在你的优势测评里体现,但测评并不是你自我探索的终结,它只是一个开始。


我一直有个观点,最准的测评是你自己。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会比你自己更熟悉自己的心思和念头,只是我们很少花时间观察自己,判断自己。


我邀请你听的另一个目的,是更好的理解别人,这个别人包括,伴侣,父母,同事朋友和子女,他们也许共情力很强,那么你打开优势眼,了解了共情力,就多了一个了解他们的视角,人和人之间的互通也就多了一些线索,也能提高团队沟通的效率,都是很好的事儿。


关于共情的定义有很多,在我看的所有资料里,最认同的是《共情的力量》里的定义,我们设身处地地对待另一个人,懂得了他过去的经历,用他的眼睛来看周围的世界,感受着他的情感,想象着他的想法。


简单表达就是,对别人感同身受的能力。


我要特别强调一下,这完全是一个中立的表达方式,没有所谓的好和不好。不是说能理解别人就是好,不能就是不好。甚至共情力这个词,在我们的描述里,都是中性的,它有利有弊。这个我后面会讲到。


共情力有哪些表现呢,我挑几个明显的表现,你看看是否也有类似的:


◆表现1 泪点低。共情力高的人,泪点普遍低。


12月底,我们开全员大会,有几个同事站起来表达对自己搭档的感谢,产品经理颖怡说,每次我觉得太难了,肯定做不了的时候,总会有人跟我说,来,我们一起。我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团队。说到激动时,她哽咽了,这下有意思的事情发生了,我一抬头,在我视野范围内,发现公司有3、4个人瞬间红了眼眶,这几个人,其实跟颖怡这个项目没什么关系,他们认不认颖怡我都不确定,纯粹就是共情力高的人。其中也包括我,我也是共情力很高。


我们在准备这门课时,访谈了很多共情力高的人,也查过一些社会试验的数据,共情力高的人普遍有个表现,就是看不得别人难过和伤心,一看别人哭,自己鼻子马上酸了,好像有个开关。有时候我看电影,前一秒还觉得这个情节真没逻辑,但是下一秒主人公伤心的哭了,我发现自己身体里好像有一个开关,啪嗒一打开,眼泪就留下来了,控制不住。


也有可能表现出来不是眼泪,但就是心很软。我前段时间看林肯的传记,美国第16任总统,作者形容林肯从小男孩时期,就宅心仁厚,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感同身受,有个细节是这么写的,有一次,林肯和一群朋友走路,碰到一头猪陷在猪圈的泥地里。一群人继续前行了大约半英里,也就是800多米,林肯忽然停下了脚步,他坚持要回去救那只猪。一想到它,林肯的内心就会泛起无法承受之痛。


◆表现2 细心体贴 ,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因为太能感同身受了,自然而然就能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


我今年开始每周做直播,最开始的直播助理是产品经理存金。我第一次直播,一低头,发现所有物料按照顺序全都排好了。但是存金从来不问我要直播稿,都是自己到点就去文档里翻,根据我直播稿的内容,把直播物料一次一次排好。存金由于工作出色,上个月单独去负责课程了,她调岗之后的第一次直播,我手忙脚乱找物料,kt版掉了一地。


这么讲出来,好像都是些小事,但就是这些小事,给了生活中的温度。所以,如果你的同事有共情力,真的要偷着笑,你能体验到的温暖,一定比别人要多。


我们采访过的一个设计师,入行也就3年,也不见得设计能力很出色,但是年终总结呢,收获的好评特别多。为什么呢?每当同事来跟她提设计需求时,她能凭借对方的语气,判断出对方的急迫程度,感同身受对方的着急,所以每次她都放下自己的事情,或者想办法协调自己的时间,帮对方完成设计。就算是实在帮不了,也会安慰对方,或者跟对方一起想办法。年终总结,被大家评为公司最有人情味设计师,还收获了很多好朋友。


一般来说,设计师跟业务部门一个提需求,一个接需求,常常会有冲突,有时候常常出现业务方火急火燎,但是设计师按流程办事,直接给挡回去,“我做不了”,事情归事情,但是情感上的确很容易产生隔阂或者冲突。这时候,能理解别人正在经受的,急别人所急,就是一种特别的能力。


◆表现3 很容易被人当成倾诉的对象,因为对方觉得,你懂他。


我常安慰别人,别太过于要求别人理解你,每个人的生活都是甘苦自知,自顾不暇,也很正常。更何况很多人没有共情力,哪怕他想感同身受,也很难做到。但是如果你身边有共情力的朋友,或者你自己就是高共情力,那真的是个宝藏,感同身受这件事,就能发生。


你能感受到很多人看不见摸不到的东西,好像自带一条隐秘的河道。水流一路承载着你,温柔地把你带到别人的岛屿,让你与别人紧紧相连。当人被理解时,会释放出能使大脑平静舒缓的某种化学物质,这会给人带来安全感和乐观的感受。大脑中的这种变化能够让我们更加幸福,哪怕遭遇不顺时复原力也更强,也因此当你给到别人“懂得”的感觉,你会发现,他们会记住这种感觉,下次还会来找你。


◆表现4 察言观色,很善于洞察不同人的情绪和感受。


共情高的人像是一只八爪鱼,随时抓取这个世界的各种信息,气味,声音,别人的情绪,都是你的触角所及。你眼睛扫过,就能感受到别人情绪的变化,当你跟别的同事说,我觉得谁谁谁好像不高兴了,谁谁谁可能不满意这个决定,有时候你会得到这样的反馈,啊,真的假的,我怎么没感觉到,你想多了吧。


但绝对不是你想多了,而是你比别人多了触角,这种细微情绪的抓取,能帮助你预知很多信息,如果能提前解决沟通,在工作和人际中一定能胜人一筹。


总之,共情力高是一种能感同身受的能力,我上面提取的,是比较明显的一些表现,有哪些你觉得很重要但是我没有提到的,可以在打卡时留言,我们来一起共建。


【稀缺】


你可别觉得这只是很普通的表现。


它是先天的,也就是说,你想通过后天练习来获得,也很难。


我们来看一张图:悲伤的面孔




你们看到之后有什么感觉?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曾经做过这样一项研究。首先通过共情问卷,分出两组人,一组是共情力高的人,一组是共情力低的人,然后给他们看各种情绪的面孔照片。结果发现,高共情力的人对悲伤的面孔特别敏感,看到这样照片的时候,他们脑部发生反应的波幅会特别大。而共情优势不明显的人,无论面孔是悲伤还是愉快,他们的大脑反应都差不多。


你看,这是上天送你的礼物,独属于你的。


所以你也因此能理解,当你因为一些事情泪流满面时,你的伴侣无动于衷,不代表他冷血,不能代表他好或者不好,只是说明你们对这个世界的反应不一样。


上面说的这个实验很好地说明了共情的精髓。共情的英语,是empathy,pathy是痛苦。empathy,是一起痛苦。


能不能对别人感同身受,理解别人的经历,很多时候不是能通过理性思考达成的,它就是一种瞬时的直觉反应。而优势的神经布线一旦形成,就不那么容易改变了。优势是由大脑突触决定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突触。


没有共情力优势的人,后期无论怎么努力,也很难对他人的情绪有非常细腻的感受。


怎么样,听到这里,对自己有没有一些细微的新的认识。共情力高的人常常会被别人认为敏感,想太多,性格内向,不知道听完共情力这一课,打开优势眼,以后别人再评价你说,你这个人好敏感,会不会就不再觉得是自己的性格问题,反而觉得是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这是自我稳定感带来力量的瞬间。


【好处】


我常常把“优势”比作河道,每个人都有专属于自己的优势河道。河道这个比喻对共情尤为合适。我们每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常常有种互为孤岛的感觉,有时候我们渴望跟别人链接,渴望被看到,但我们着急赶路,急着完成KPI,常和别人遥遥相望,双方都感觉不到彼此的联结。我感受不到你,你没有办法回应我。蒋勋老师在《孤独六讲》里写,每个人都急着着讲话,每个人都没有把话讲完。好像大家都越来越孤独。


但共情优势者的好处,这个时候就体现出来了。


特别是在关系层面,有很明显的三个闪光点。


★第一个闪光点——共情力高,能明显提高沟通效率。


我访谈过一个二胎妈妈,有了二宝之后的一段时间,大宝在家特别霸道,有一次,在大宝乱发脾气乱扔玩具的时候,这个妈妈走过去蹲下来,没有教训孩子说什么分享很重要你要让着妹妹,而是拥抱了大宝,说了一句话,“妈妈不会因为有了妹妹,就少爱你一丁点。”大宝忽然哇就一声,搂住了妈妈脖子,哭完之后,自己玩具收好,递给妹妹。


她跟我说,如果这时候指责孩子,你都当哥哥了,还这么不懂事,可能孩子会更叛逆,大哭大闹,大人孩子都不开心。沟通要花费的时间更长。反而是真的去体察孩子的心事,才是最好的沟通。


我在一次心理咨询师的聚会上还听到过这样一个案例,一个男生加班回家,看到妻子正对着一地脏衣服发脾气。妻子一看老公回来了,抱怨家里的洗衣机坏了,早知道就不买这种便宜货了。男生说的不是,洗衣机改天找人来修就好了。有什么好生气的,如果这么说,那肯定踩中雷区,保不准要大吵一架。


他说的是,我升职以来,顾家的时间越来越少了,好多家里的事儿都落在你身上,老婆你辛苦了。妻子本来身子都是僵硬的,这句话一出,一下子柔软了下来。


也是一个教科书级别的案例。我听到的时候,叹为观止。终极暖男啊,很多朋友都跟我有一样的感受吧,羡慕。这简直就是梦寐以求的沟通,不只是浮于表面,而是真正了解一个人的内心。


★第二个闪光点——共情力发挥得好,不仅能提高沟通效率,而且很多冲突也被化解于无形。


我再讲个故事。是一个开培训学校的老板跟我讲的。但也许这里面也有你和我的影子。


这个培训学校的一个夏令营出了一些纰漏,有几个家长特别激动,跑到学校来要求退款,站在门口跟工作人员争执起来了,嗓门很大。


处理这个事情的姑娘是行政助理,特别慌,她知道家长都很着急和愤怒,一直对这几位家长道歉:我们会第一时间为您安排退款的,请大家稍安勿躁,我们还有学生在上课。


但不管她怎么说,都没办法安抚这几位家长。


姑娘不知道是害怕还是着急,也开始恼火起来:你们这样大声叫嚷,影响很不好。大家都是成年人,这样也有点过分了!


小危机眼看着要变大危机了。


刚好那天有一位老师下课了,听到外面的骚乱,跟保安了解了一下情况,听完之后她脱口而出:家长要的不仅仅是退款,更重要的是学校的道歉。


保安特别惊讶,啊?不会吧?助理不是一直在道歉吗?而且家长说的是要退款啊。


这位老师说,助理道歉的姿态,让人感觉在走流程,她想尽快了解这件事。这些人都是我们的老用户了。和一般的用户相比,他们希望得到更多的重视,比起退款,他们更在乎情感上的安抚。


然后这位老师走出来,把几位家长请进了贵宾室,跟家长说的第一句话是,这事儿的确让你们觉得不受重视了。然后她把学校为什么要这么做,从头到尾地给家长解释了一遍,最后说,你们都是我们的老用户,也都是真心想学校好的人,不管事实如何,让你们有这种感受,就是我们做服务行业的没有尽到责。


出人意料的是,在家长被安抚下来之后,有两位反而不退款了。他们愿意等学校完善项目之后,再继续上课。


你看,这位老师不仅能感受到用户的情绪,还能感受到他们的需求。这就是共情力发挥到位时的厉害,当别人忙着处理“表面情绪”的时候,你却能深入本质,听到对方“无声的需求”。 而呼应无声的需求,才是化解情绪的终极通路。


★共情力在关系层面的第三个闪光点,体现在管理上。共情力在管理上发挥得当,会成为非常有魅力的领导。


十几年前刚开始做管理,我的领导是一个非常雷厉风行的女强人,她建立了我对管理的最初印象,好像领导都应该是这样的,霸气外漏,说一不二。相比之下,我太敏感,太不强势了。


后来自己做管理,发现也学不了别人,只能遵循自己的优势,没想到,也陆续收到了一些正向反馈,hr反馈我的团队是向心力最强的团队,每个人都内驱力很强;团队也有小伙伴反馈说,跟着以前的老板,我觉得他很厉害。但跟着你,让我觉得自己很厉害。


我才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管理风格,你的优势就是你的管理风格。


而共情力,就是一种赋能型管理风格。由于能关注到每个人的情绪和需求,反而能让每一个个体被看见,被关注,激发出每个个体自身的能量。


前几天做用户访谈,用户大白也跟我们分享了一个案例。


大白是成都的一名高校老师,兼职会做我们训练营的班主任。其中一项职责,是不断push学员及时完成作业。


有位学员要照顾家人,提出说没法按照约定去点评别人的作业,大白下意识的回复她,那好的,希望你婆婆早日好起来,你自己也要照顾好自己。


没想到当天晚上,那个学员点评了3个小时。她跟大白说,你的那句辛苦了,让我这段时间的付出被看见了,我决定放弃睡眠时间,把作业完成。你是一个“无为”的领导,如果在生活中遇到你这样的领导,我可能会把自己完全奉献出来。


大白没有引领力,却把共情力发挥了出引领的作用。共情式管理,用得好,得人心者得天下。


到这里,我们看到,共情力在关系中可以提高效率,缓解冲突,同时赋能团队,形成自己独特的管理风格。


★共情力的第四个闪光点,它还能帮你发现别人看不到的商业机会。


微信之父张小龙说过一句话:“每个产品经理要有把自己切换到用户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能力。”


有一个说法是:张小龙从专家的思维切换到小白思维需要10分钟。乔布斯先生,据说他可以随时自由地来回从专家到小白切换。这种能力也许可以训练,但如果有共情力,可以说是如虎添翼。


说一个小案例,从Iphone 6s开始,苹果手机多了一个功能,叫“实时动态”照片。


你拍摄了一张照片,它存储到你的手机里,如果你长按它,照片就会动起来,还配有声音,为你还原在拍摄这张照片前后1.5秒内的动态。你可以从中截取出你满意的照片。


为什么会有这个功能?


你发没发现,我们的相册里总会存一堆非常类似的照片。为了捕捉一个孩子欢笑的表情,或者风吹动柳叶的最美状态,我们得在一个地方拍好多次。还有啊,我不知道你拍没拍过那种原地起跳的照片。为了正好抓拍到你跳在最高点的时刻,对方得算好数,然后1、2、3、跳!但还是经常会被拍得”不三不四”。


为什么要拍这么多次,因为最想拍摄的那个动态画面最容易错过。


实时照片解决的就是这些问题。你不用再大费周章地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瞬间,iPhone 会录下拍照前后各 1.5 秒所发生的一切,你可以自由截取和制作你想要的照片效果。原汁原味地保留住那些美好片段。


但是在”动态照片“被开发出来之前,哪怕去做调研,问,你对我们拍照功能有什么建议吗?用户不可能会说,我要我的照片会动。他们大概只会抱怨老公拍照技术差,我想拍一个跳起来的照片,我老公要拍80张,一会儿闭眼了,一会儿显腿短。


但这时,如果能感同身受,真正站在用户角度去感受,就有可能捕捉到这些细节。一个好的产品经理要比用户还了解自己。他能发现用户都没有发现的内心渴望和需求,考虑产品的设计、交互和体验。


不只是产品经理,共情力能加持到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


诺贝尔经济学获得者罗伯特希勒描述过这样的场景:医生对病人不仅仅是治愈,还要宽慰;人工智能科学家,不仅是从效率和安全上思考技术的革新,还要从人情上,要以温和的方式思考劳动者的长远价值;比如刚才我们说到的管理者,一旦掌握了影响商业波动的集体情绪密码,就能够把产品的价值回归到客户真正需要的价值区间。


我以前做投资,也会发现,共情力发挥的好,能帮助投资人在更大的格局上,获得与未来对话的可能,因为他能感知到的更多。


【困扰】


说了这么多共情力的闪光之处。我们也要说一下共情力的困扰。优势是一把双刃剑,有发挥的好的时候,就有发挥的不好的时候。


我在访谈时常常收到反馈:我的确共情力高,是有以上说的种种表现,但为什么多数情况下我没有感受到共情的这些好处啊,别说商业上对我的帮助,在人际上,也是感觉负担多过好处。


如果说,共情力高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特性,能设身处地理解别人特有的经历,能感同身受,那么在感同身受之后,作出何种反应,却因人而异。有三种:


一种反应呢,是情绪负荷太大产生内耗,而表现出一味妥协的状态。


共情力高的人,由于情绪感知能力特别强,所以常常会有一种“满”出来的感觉,承担不了这丰富的情感。


因为你们的天生直觉就是能感觉到很多别人的感受,所以一瞬间,常常是别人的情绪,自己的情绪,交织在一起,像是巨浪铺面而来,招架不住了,不同的人这时候也会有不同的反应。比如一味妥协。


我前面提到的那位年轻设计师,虽然在公司向来好人缘,但是她也有很疲惫的时候。因为不敢拒绝别人,害怕别人不高兴,只有自己一味妥协,她形容自己就是一个老好人,明明很累想休息,但是业务部门带着紧急的需求找过来,她话到嘴边,说出来的都是“好的”。


为此她也很困扰。


这种情况在管理者身上也比较多,共情力优势者在做管理时,压力会比较大,没办法推动。


我们采访过一个管理者叫大金,是一个项目组的组长,她专业能力强,但是唯独在做管理这件事上,很吃力。有时候时间紧任务重,她也不敢push别人,怕给对方压力。每次布置工作,都要经历一番天人交战,很容易敏感的觉察到组员的情绪,就更不敢push了。结果,公司布置的很多事情,她刚跟组员开个头,组员一皱眉头,她就传达不下去了,结果都压在自己身上。


在共情力引发的情绪负荷之下的第二种反应,是情绪反弹,爆发。


我认识一个上市公司的HR副总裁,跟她聊起这个话题,她跟我分享过一个事儿。一次开会,业务主管提出说,我们最近进新人的速度跟不上,我觉得得不到公司的支持,很沮丧。招聘hr马上跳起来了,我们已经很努力了,是你们面试了很多都不通过。两个人就这么吵起来了。那位hr副总裁说,一般来说,hr共情力都挺高的,他们才能格外体察到员工的情绪,但是很多新手hr,常常会被过度卷入到员工的情绪里,自己承担不了,就会跟员工起冲突。


我爸从小对我都很照顾,心思很细腻,我同学来我家吃饭,看到我爸把鱼肉蟹肉都挑好放到碗里,都很惊讶。但这样细腻的一个人,最常对我说的一句话是“你有什么好哭的!”,后来我才意识到,他是一个共情力非常高的人,他感同身受我的难过,在那个当下,他也许比我还要难过,也许很慌乱,但是他不知道怎么应对,自己也承受不了,只能用制止我哭的方式来表达他的心痛。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种感觉,很亲密的人,常常会因为你的难过而生气,他们会说,啊呀别哭了,有什么好哭的!明明难过的是你,他好像更激动。这都是他们情绪”满“出来了,没办法承担了,就会反弹。


这一点其实挺隐蔽的,但愿你我今天这样聊过,会对自己,或者身边的人,有更多的理解。


无力承担过多情绪的第三种反应,是共情关闭。


我们训练营有很多班主任,大家一起做研讨,会反馈说,共情力特别高的学员,有时候会表现出特别高需求,需要被别人看到,需要被照顾到,展示在外界就显得自尊心很强,很脆弱。如果没办法消解自己的情绪,则会走向共情的反面,变得特别坚硬,你会感觉跟他的通道被切断了,不管怎么说,他都没有回应。


我儿子的共情力也很高,有一次我因为不顺心的事情在家里哭了,他走在我旁边,也跟着哭了。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妈妈,因为我能完全能感觉到你的感觉。


有时候姥姥批评他,他就会出现共情关闭的情况,不说话,怎么都不说话,或者故意对着干,惹姥姥更生气。我知道,那种时候,是一个共情力高的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他的情绪太丰富了,彻底包裹住了他。这种时候,我常常会陪他待一会儿,试着帮他说出他的感受,每次说中,他都会哇一声哭出来。


最后的一点时间,我想给大家一些积极的信息,想谈谈另一种相反的反应模式,是把共情力发挥到极致的,双方都很爽的,那就是透过情绪,看到需求。


其实这些困扰不是共情的问题,而是共情没有发挥完整。


我上面讲的那个二胎妈妈,那个暖男丈夫,还有那个成功抚平客户情绪的他们都有一个共性,不知道你发现了没有,他们有什么共性?


对,他们都不仅仅感受到了对方的情绪,同时还看到了对方的需求。二胎妈妈看到孩子对抗的情绪背后是对于缺少关心的不安,暖男丈夫看到妻子焦躁的情绪背后是对于得到支持的需求。


所以如果你饱受共情力的困扰,很有可能,是你的共情力,只发挥了一半。你共情到了情绪,却没有共情到需求。


刚才提到的产品经理存金,是我的一个同事,她也有共情力发挥不好的困扰。


有一次存金组里的另外两个同事在公司里吵起来了,起因是为了咱们这套课的宣传片。


同事A说,我们应该为优势这套课程做一个宣传片!现在大家越来越喜欢看视频而不是看文字了!队友B说,这个东西我们又没做过,不知道效果如何。我要把精力放到更确定的事情上!


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吵得越来越厉害,几乎要人身攻击了:


“拍个宣传片根本不用多长时间,你就是因为不想做才拒绝我!”


“那你看看我的工作时间表!”


“你就是不想做新尝试!”


“你就是想一出是一出!”


两个人在那儿吵得翻天覆地,共情力高的存金在旁边快要昏倒了,她切身感受得到这两个人的愤怒和焦虑,这扑面而来的复杂的情绪快把她吞噬了,她急的直跺脚:好了好了,别吵了,那这事儿我来做好了。


如果在这里按下暂停键,你会发现,存金确实共情到了两个人的情绪,她切实感受到了双方的焦虑和愤怒。可是结果是什么呢?她受不了这种情感负荷,为了尽快缓和自己感受到的情绪,一味妥协,又给自己加了一个繁重的任务,而且是一个她不擅长的任务。


所以存金说,“你看,共情力,净给我带来这些麻烦。我也告诉过自己,放松点,别管那么多,但是我做不到啊!我就像海绵一样,天然就会把别人的情绪吸进来。”


在这里停一下,优势给我们带来困扰,不是优势的问题,而是,优势没有发挥到位。


当时,另外一个同事楚楚推门进来了。她也是共情优势很明显,听完了气呼呼的两个人的说法,问了一句,“所以你们拿不准要不要拍宣传片,关键在于你们不知道这个事情能带来多少营收,没有可靠的数据支持,对吗?”


大家想了想,点点头。


楚楚问,“那么,你们有什么方法能快速得到一些新数据吗?”


局面就从这一刻开始扭转,大家从互相否定,到开始七嘴八舌想办法了。


都是共情力高,存金共情到了大家的情绪,但是她被卷进去了,只希望快点停止停止,所以她一味妥协。但是楚楚,体察到了大家的需求,不是不想做宣传片,是对要不要做宣传片的判断依据没有统一。


于是来回几个问题,把大家的思路给捋顺清楚了。


这就是共情力的不同反应模式。


讲到这儿,我们分析了共情力的闪光点,能对别人特有的经历感同身受,同时呢,想跟大家有一个基本的共识,很多时候,共情力会造成负担,是因为不同人对共情的反应不一样。你只共情到了情绪。我们生活中很多因为共情带来的情感负担和情绪负担都跟只走了一步有关,而走完两步,看到需求才算是真正的发挥共情力,才算是更高层次的发挥。


完整的共情,是共享别人的情绪,但不被情绪淹没。在这个过程中,你跟别人的情绪能保持一定的距离,在这个距离空间里,理性发挥作用,通过引导发掘出对方的需求。继而采取对事情本身真正有帮助的行动。这会给我们带来关系的融洽和巨大的商机。


最后,想跟共情力的你说,共情力是一种柔软而有力量的优势,它是生活中的一束光,能穿透不安和恐惧,找到我们生而为人的共通之处。珍惜它,用好它。也珍惜你身边共情力高的朋友,在你看来,也许她很脆弱,很敏感,有时候让你烦躁。但也正是脆弱和敏感的这个人,是你跌入黑暗时陪你哭的那个人,是你获得成功时感同身受为你高兴的那个人。

评论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