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组 文章 相册 留言本 用户 搜索 我的社区 在线学堂 商城 购物车 支付钱包

[坡仔的学术之路•第二期]保罗•弗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重建师生对话,教育解放人性

2022-06-28 18:58:18
0
1097

       今天为您解读的是保罗•弗莱雷的经典著作《被压迫者教育学》。
       这本书的中文版大约160000字,我们为您解读书中的精髓,为什么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解放人性,以及我们该如何通过对话的方式构建提问式教育。
       在讲解这本书之前,我想请你思考和回想一下,你是否曾经认为老师是绝对权威?你是否认为学生应该无条件接受教师抛售的任何观点?在你的学习经历中,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老师在讲台上不厌其烦地讲解知识点,课下严格督促你牢牢地记住这些知识点,但你就是背不进去、学不进去、提不起学习兴趣?或者如果你是老师,你可以回想一下,在你的教学当中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你在讲台上讲得口干舌燥,但是看看下面的学生却在发呆或者玩手机,对你讲述的内容无动于衷?
       如果你的回答是“是”,而且有过类似的感受和困扰,那么我们接下来要来讲的这本《被压迫者教育学》将会打破你原有的世界观和认知,并且能够帮助你解开这些困扰你的谜题。
       这本书将会从压迫者和被压迫者的视角告诉你这些教育现象背后的逻辑,它会从价值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等角度去全方位入手,帮助你改变这些现状,它从底层逻辑告诉你,传统教育模式中的压迫与被压迫关系,这种压迫关系存在哪些问题,以及我们应该如何通过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平等对话,解放思想。



01 《被压迫者教育学》研究背景:作者介绍和本书地位
       本书的作者保罗•弗莱雷是20世纪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被认为是“20世纪的卢梭”、“当代杜威”,还被人冠以“20世纪后半叶最重要的教育家”的美誉。弗莱雷的突出贡献在于他提出了以培养批判意识,解放人性为目的的“解放教育理论”,形成了独特的教育体系,为批判教育理论与实践打下了牢固基础。
       弗莱雷一生经历丰富,他在1921年出生于巴西北部贫穷地区,经历了世界经济大萧条,经历了第三世界儿童经历的所有苦难,也正是在这些早年经历中,他逐渐发现了贫苦大众经历的这些苦难是经济、社会和政治局面的直接产物。于是,他在博士论文中首次表述了他批判教育哲学的想法。随后,他提出的这些想法在巴西的扫盲运动中被广泛使用,然而由于他的思想过于激进,对旧秩序构成了威胁,所以在1964年巴西军事政变后,他被当局监禁并随后被驱逐出境,之后他一路逃亡到智利,开启了长达六年的逃亡生涯。再之后他的思想被越来越广为人知,他也一心扑在了教育改革事业上,他先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农业改革院从事成人教育项目工作,随后又担任了哈佛大学教育学院的顾问,日内瓦国际教派理事会教育事务办公室特别顾问等职位,也与多个地区教育事业团体有过紧密合作,可以说他的一生取得了辉煌的教育与政治成就。
       这本《被压迫者教育学》就是弗莱雷最著名的代表作,也凝结了他在长达六年政治流亡生活中对于教育活动的观察与思考,如弗莱雷所说,这是一本写给那些被压迫者以及那些与被压迫者一起承受压迫痛苦的人们,这本书将与他们一起抗争。
       《被压迫者教育学》自1967年出版以来,已经被译成20多种文字在全球传播,仅英文版就发行了百万册,这本书被认为是批判教育运动的奠基之作,《被压迫者教育学》又被称为“压迫者的教育圣经”,是真正革命的教育学,更成为了西方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也正因为这本书关于教育改革的思想威力巨大,导致它曾被多国列为禁书。
       这本书虽然原著作者早年在巴西等地的教育扫盲工作观察与实践,但其对当今教育教学改革也大有借鉴意义,它提出的对话教育理论和行动教育理论,对后世具有深远的文化教育意义。正如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袁振国教授所说,每位意识到教育与社会变化联系的教师,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
       好,介绍完了本书及其作者的背景,下面我们就详细为您讲述书中的精华内容,我们将从四个方面来为您解读。

       第一部分,我们会一起了解一下弗莱雷思想的根基——压迫教育理论和解放教育理论,我们来看清在现实世界中压迫者与被压迫者的关系,以及为什么只有被压迫者自我觉醒,才能获得最终的人性解放。
       第二部分,我们会探究一下压迫教育理论与解放教育理论的底层逻辑,也就是弗莱雷提出的反对话教育理论和对话教育理论,我们会了解一下压迫者是如何通过各种套路压迫被压迫者的,以及被压迫者该采取什么方法进行反击。
       第三部分,我们会把之前讲到的理论聚焦到教育场景,我们来介绍一下弗莱雷对灌输式教育和提问式教育的阐述,帮助我们摆脱传统的束缚人思想的灌输式教育,建立平等合作的提问式教育模式。
       第四部分,我们会一起梳理一下目前关于《被压迫者教育学》这本书的学术研究应用情况,了解弗莱雷思想对当今的影响与现实意义,为你的科研提供借鉴和参考。


02 《被压迫者教育学》理论根基:压迫教育理论vs解放教育理论
       我们先来介绍两个非常重要的理论,这便是弗莱雷的压迫教育理论和解放教育理论,这两个理论是《被压迫者教育学》的理论依据和解释根基,这两个理论将告诉我们:什么是人性化与非人性化,以及为了追求人性化目标,我们为何要倡导人的意识化。理清这些概念和问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压迫者与被压迫者之间的矛盾,以及作为被压迫者应该如何克服这些矛盾。
       首先,我们来看看压迫教育理论。弗莱雷认为社会阶层关系中存在着压迫者与被压迫者的关系,处在压迫中的被压迫者,他们由于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和剥削,承受压迫者的暴行,人性化过程受到重重阻碍。所谓人性化就是个体成为一个更完善的人的过程。压迫者的压迫过程就是使被压迫者非人性化的过程。受到压迫后,通常被压迫者会将自己的被压迫结果归结为宿命论,或者畏惧改变现状。
       弗莱雷认为大多数非人性化生活的人,并不是因为他们所认为的宿命导致,而是受到不公正压迫的结果,这种压迫还会反过来助长压迫者的暴力,继续使压迫者丧失人性化发展。
       这便是压迫教育理论的基本内容,了解了压迫教育理论,我们再来看看弗莱雷提出的解放教育理论。
       解放教育理论,从价值论的角度阐述了弗莱雷解放教育理论的终极价值诉求和目标,就是追求人性化——人性的解放。在弗莱雷看来,人性化问题是人类的中心问题。弗莱雷认为想要摆脱压迫与被压迫关系,只有靠被压迫者的内在解放,而幻想通过压迫者来解放是徒劳的。因为在压迫过程中,压迫者也已经反人性化发展了,他们不可能成为促进被压迫者的人性化发展的主体,更不可能领导反压迫的斗争。弗莱雷认为人性的不完善迟早会导致被压迫者与那些使得他们变得不完善的人作斗争,并最终解放自身,也解放被压迫者。
       那么究竟该如何促成被压迫者的内在自我解放呢?
       针对这个问题,弗莱雷提出了解放教育理论中的核心理念,那就是“意识化”。人性化过程必须经过最重要的一环就是意识化,所谓意识化就是意识的解放。弗莱雷将意识化分成三种类型,它们分别是半转移意识、幼稚的意识和批判意识。
       意识化过程就是从半转移意识或幼稚的意识转向批判性意识的过程,意识化强调通过教育唤起被压迫者的意识觉醒,让被压迫者认识到自己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进而追求人性的解放。
       在弗莱雷看来,被压迫的教育是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群体,以他们的价值观和标准来培养符合他们需要的人。弗莱雷认为教育是政治密不可分的,教育具有政治性,同时教育也是压迫者统治被压迫者的重要手段。在压迫与被压迫关系中,教育沦为了意识形态的传声筒,学校等教育机构直接或间接对人性化发展造成了蒙蔽。这种蒙蔽一旦持续久了,就会让大家都认为某种价值观或者制度等理所当然,形成一种扭曲的社会共识,人们不再去思考这些压迫者宣扬的价值观、制度是否正确。
       比如在巴西就长期以来实行的“驯化教育”,家庭中会规训孩子,听从父母的话,学校中要求学生必须遵循教师的话。在弗莱雷看来,存在于特定时空的家庭与学校,很大程度上是作为培养未来压迫者与被压迫者的机构,他认为孩子们在幼年时代就不断把家长式的专横作风内化为自我意识的一部分,同时这种氛围也会延伸到学校中。在学校内,学生们很快就会发觉:像家里一样,如果想要获得某种利益的满足,就必须严格遵从上级制定的规章制度。其中有一条就是不能独立思考和质疑。

       20世纪中叶的时候,“教育工厂论”就曾经风靡一时,很多教育家认为学校就像一个自上而下组织起来的工厂一样,学生是流水线上的产品,学校是按照工厂化构建的,上下课的铃声代表工厂开工和休息,课程分班是严格按照年龄划分的。在一间间像工厂车间的教室里,学生要老老实实地听从老师的指挥。上过小学的听众应该都经历过上小学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在自己的座位里把胳膊重叠着摆在桌上,让老师一眼就能看得到。学生做操的时候,教导主任也会像监狱典狱长一样,站在二楼看台上,保证看到每一个学生的一举一动。最后学生毕业的时候,还要被按照社会和学校的指标来决定是否是合格品等等。
       弗莱雷认为这种教育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束缚了人们的创造性,所以要想实现解放教育,首先就要唤醒和弘扬人们的批判性意识。弗莱雷在书中倡导真正的解放教育应该促进人们的意识化,使人们具有独立思考的批判性意识和思维。


03 《被压迫者教育学》核心理念:反对话行动理论vs对话行动理论
        我们了解了压迫教育学与解放教育学,接下来我们来说说它们的底层逻辑,反对话行动理论和对话行动理论。
       在这一部分,我们首先来解释一下什么是对话,然后介绍反对话行动理论,帮助你洞悉压迫者压迫被压迫者的套路,最后我们再聊聊什么是对话行动理论,看看被压迫者应该如何应对被压迫者的压迫手段,建立平等对话关系。
       在正式阐述对话行动理论和反对话行动理论前,弗莱雷首先提出“词”和“命名”两个概念。“词”就是词汇的词,英文叫word,“命名”叫mean。弗莱雷认为,人类一直都通过用词来命名和改造世界,建立文明秩序,构建话语体系与行动方式。
       而弗莱雷提出的“对话”概念说的就是人与人之间以命名世界为目的,以世界为中介的相互接触的行为。比如你有认识事物A的权利,我就有认识事物A的权力,我们在共同认识它的时候就形成了一种对话。
       那么,什么是反对话行动理论呢?
       其实反对化行动理论本质就是压迫者通过种种手段来保护自身权利,剥夺被压迫者认识和改变世界的权力。压迫者的具体做法包括征服、分而治之、操纵和文化入侵。
       第一个反对话手段叫做征服。
       弗莱雷认为征服就是征服者把自己的意图强加到被征服者的身上,将被统治者物化,最终沦为没有思想的客观事物的一部分。为了达成这一目的,压迫者需要摧毁被压迫者看待和思考世界的能力。他们淡化世界中的问题,编造和传播神话,把世界描绘出一个固定的、必须适应的存在,被压迫者要做的就是相信这些神话。
       比如压迫者经常会鼓吹,“任何人只要勤奋努力,都能成为大企业家”的神话,现实是没几个大企业家是仅靠努力奋斗而得来的,这些神话却被无数街头小商贩奉为圭臬。
       再比如在教育领域,压迫者通常鼓吹“人人享有教育权利”的神话,但现实是在接受小学教育的巴西孩子中,极少数才能进入大学。
       我们再来谈谈压迫者反对话的第二个方法——分而治之。
       分而治之,是压迫行动理论的另一个基本内容。当压迫者少数统治大众大多数时,为了不失去统治权力,他们会对大众进行分裂、瓦解来便于统治,这便是分而治之的方法。压迫者会强调和引导被压迫者从局部看问题,而不是从整体看问题。
       比如一个地方社区会不断被分解成多个次级社区,这一定程度造成了地区间的疏远和瓦解。再比如在教育领域中经常会有领导培训课程,虽然这些培训不一定是有意义的,但间接的体现了分而治之的理念。各地区选拔优秀的领导去参加培训,回来后,他们往往会采取例如压迫等有效的方式来控制所在的社区。
       第三种反对化的常见手段是操纵。
       操纵,就是统治阶级打压刚刚有解放意识的被压迫群体,维护自身利益的一种手段。被压迫者的崛起让压迫者产生不安感,于是采取操纵手段麻痹被压迫者,直至被压迫者的革命失败。比如不成熟的被压迫群体会轻信压迫群体的利诱,采取民族资产阶级来反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做法。
       最后,除了征服、分而治之和操纵,压迫者还会采取文化侵入的手段。
       文化侵入就是压迫者通过持续向被压迫者输出价值观衡量标准档,塑造被压迫者,最终使被压迫者遵从压迫者的模式和生活方式。
       例如一个调研机构就曾经做过这样的试验,他们向美国纽约贫民窟的居民展示了一段经过编码的情景,画面中的街角对着大量的垃圾,其实这个场景就是贫民窟的场景。但是参会的一个贫民窟居民马上就说,“我在非洲和拉丁美洲看到过这样的街景。”研究人员问,“那为什么不能是在纽约呢?”贫民窟的居民答,“因为我们这里是美国,这里是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你看他们已经受到压迫者文化侵入,逃避现实,并且戴上有色眼镜了。


       好了,我们了解了反对话理论和它的具体手段,接下来我们看看什么是对话行动理论。其实与反对话行动相对应的就是对话行动。很显然,压迫者为了压迫需要一套压迫行动的理论,同样的,被压迫者为了获取自由也需要一套自己的行动理论。
       对话行动的本质就是被压迫者中的激进领导者解放被压迫的大众的行动。对话行动,采取了对压迫者反对话手段采用的征服、分而治之、操纵、文化入侵方法一一对应和一一破解的方法,具体包括合作、团结、组织和文化合成。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合作,合作是与压迫者的征服相对应的。所谓合作,就是人们相互合作,共同改造世界。例如在被压迫者革命中,革命领袖应该与民众对话,领袖不能代表人民意志,不能通过征服等反人性手段赢得他们的支持,唯有被压迫者们自发地解放才是真的人性解放和反压迫行动。
       第二个手段是团结,与分而治之相对。很显然,团结就是团结被压迫的大众群体,反制统治阶级的分化手段。
       第三个手段是组织,组织是从团结发展出来的,就是要通过组织形式把被压迫者团结在一起。这种组织与压迫的严格管制不同,组织本身就是具有一定必要纪律的自由时间实践体,代表的是大众的人性化解放意志。
       最后一个手段就是文化合成。我们之前说过,压迫者对被压迫者压迫的一个手段,叫文化侵入,就是在文化实施者根据自身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来构建文化,塑造被压迫者,将被压迫者变成被动接受的客体。与文化侵入不同的是,在文化合成中,施行者与人民融为一体,共同认识和改造世界。


04 《被压迫者教育学》具体策略:灌输式教育vs提问式教育
       接下来的第三部分内容,我们来说说解放教育理论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具体化表现。
       我们首先讲一下什么是传统灌输式教育,再了解一下,什么是改变灌输式教学的提问式教育,最后再详细分析一下,两者有何差别。
       我们来看一下什么是传统灌输式教育,可能有听友会说灌输式教育也太老生常谈了吧,不就是填鸭式教育吗?是的,不过早在上世纪60年代,弗莱雷就发现了这个问题,而且从压迫与被压迫的角度剖析了灌输式教育的内在逻辑。之前我们讲了,在弗莱雷看来,社会是分阶层的。根据权力关系分为压迫者和被压迫者,而压迫者正是通过现实的教育,把压迫关系具体化,并通过种种压迫观念和做法执行压迫意识,维系压迫统治。
       具体到课堂中,弗莱雷认为灌输式教育的本质就是教师掌握权力、是压迫者,而学生没有权利、是被压迫者,教学过程也是压迫的过程。
       比如我们通常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选择并讲授特定的教学内容,学生无理由接受所讲授的内容。再比如教师制定纪律,学生负责遵守纪律,教师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客体。除此之外更为致命的是,在人们根深蒂固的观念里,通常会认为只有老师是学识渊博的。要从老师那里学习知识,而学生缺乏知识,不值得被学习和聆听。因此教学从来就是老师将知识讲授给学生的过程。
       对于灌输式教育,弗莱雷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比喻,就是“银行模型”,英文叫做banking model。在这个银行模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就像是储户和银行。教师是储户,学生去银行。老师要做的是把一些事实性知识存入学生的银行,学生要做的就是储存这些事实性知识,他们必须记住,例如4乘以4等于16,美国的首都是华盛顿,这些缺乏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的事实性知识。在被老师提问或者在考试的时候,学生们再从他们的储存银行中,也就是大脑中把这些知识提取出来。
       弗莱雷认为这种传统教育模式是非常有害的,在这种教育模式中,教师让学生顺应压迫式的世界,而不是引导他们学会用批判的视角去体察和思考世界。
       针对传统灌输式教育弊端,弗莱雷提出了教育改革方案,就是提问式教育。提问式教育的本质,是引导学生发现和表达与他们在生命历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并在对话模式下引导、促进他们思考和分析这些问题如何以及为何存在。
       弗莱雷认为,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应该对学生如何理解和反思社会与历史责任。在提问式教育模型中弗莱雷提出了自己的课程观,就是课程内容应该源自现实世界,产生于人们所处的现实的环境,产生于能反映人民意愿的情景之中,将现实处境与自我联系起来,个体存在于世界中,同时这个现实世界也可以被个体所改变。所以与传统灌输式教育模式的权力结构截然相反,提问式教学主张与世界对话,破除权威与迷信,抓住现实问题进行批判性思考。
       此外,在提问式教育模式中,弗莱雷认为真正的教育不是A对B的教育,而是A和B的教育,是将世界作为中介的教育,世界会让一些人产生一些疑问,同时使另一些人产生看法和观点,这些看法和观点、焦虑与疑惑、希望或绝望等等混合在一起,就会碰撞生产出有意义的课题和知识。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不再仅仅是教授者,而是与学生一同成长的陪伴者和引导者;教师不应该单独选择教育课程内容,而是应该和学生一起在他们所处的现实环境中共同寻找课程内容;教师需要引导和帮助学生构建批判性思维,学会质疑与发现问题,也就是所谓的提问。

       另外,在对话中,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是双向的,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关于世界的对话,学生从教师的引导中得到成长,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成长与反思中反思自己并不断成长,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合作调查者”一起批判性地探索世界。
       弗莱雷认为师生之间对话的关键前提是要充满爱、谦虚、信念、希望,同时彼此信任,具有批判性思维。对话的首要条件是爱,有了爱,师生之间就会对彼此和世界充满探索的兴趣,通过对话寻求新的理解。此外,师生对话还要谦虚,要意识到自己的无知,防止不尊重别人的意见,保持对话不被阻断。再次,对话还需要信任和希望。对他人的不信任会带来彼此隔离,只有真诚交流内心想法才能展开合作对话;而充满希望,可以从不完美的现实中,始终保持对完美世界的希望和追求,保持对话。
       最后还要批判性思维,幼稚思维认为世界是寻常的,认为人只需要努力适应即可。而批判性思维认为,世界是正在形成的,人可以认识和改造世界。
       比如在提问式教育模式中,教师不再灌输学生去记住某些知识点,而是和学生共同采取批判性思维,从材料中、在现象中发现问题并进行探讨,最后产出自己的批判性观点和见解。学生成长的协助者是平等的关系,学生被赋予质疑的权利,而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找到他们人生困惑的答案。
       好了,以上是第三部分内容,我们聚焦课堂教学,了解了如何摆脱灌输式教育,以及应该如何通过对话构建提问式教育。


05 《被压迫者教育学》深远影响:方法论、课程教学论、批判教育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这本书中的核心思想,在目前学术研究中有哪些应用,为你的科研提供借鉴和参考。
       通读这本书,我们了解到了作者对压迫教育的批判,对反对话教育的批判,对灌输式教育的批判等等,总归有一个词是绕不过去的就是——批判。没错,这本书的作者保罗•弗莱雷就是批判教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教育即解放”的批判教育学思想对学术界影响巨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当代批判教育学家、思想家、活动家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就是对当代批判教育学的影响。
       首先来看看弗莱雷的思想都影响了哪些批判教育家。
       我们先讲一个有代表性的例子,那就是美国批判教育学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亨利•吉鲁。吉鲁就是读了弗莱雷的书突然顿悟的。当时他是高中老师,一直在不知不觉地使用压迫式教学,比如上课的时候要求学生整整齐齐地做成一排,让学生只管听自己讲课,他一直很苦恼,因为和学生没有交流,他总是觉得自己的教学差点什么。直到有一天下班,他拿到一本《被压迫者教育学》的复印本,他一下醍醐灌顶了,晚上在家一整夜没睡觉,把这本书看完了。他说,从第二天开始,他就变了一个人一样,有了理论的支撑、思想的转变,他懂得了如何去和学生对话、如果运用各种教育方式去讲学,最后自己也成了批判教育代表性的人物。
目前他独立专著就有65本,400多篇论文,所以可见,有时根深蒂固的思想的转变,要比仅仅学习一些浮于表面的技巧性的东西有效得多。
       除了吉鲁,弗莱雷直接影响的人,还有美国著名的女权主义者贝尔•胡克斯、教育家利•斯坦伯格等等。弗莱雷的思想不仅仅影响了一批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也推动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与实践的发展。
从谷歌学术可以发现,这本《被压迫者教育学》仅仅英文版和葡萄牙文版现在已经被引用了17余万次。根据文献分析可以看出,《被压迫者教育学》这本书的学术影响主要集中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论、批判教育等三方面。
       在研究方法方面,几乎涉及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书,都会谈到批判教育学理论,也就一定会介绍到保罗•弗莱雷的思想。此外,还有大量的方法论文献会引用到弗莱雷。
       在课程教学论方面,围绕保罗弗雷德的对话教育、提问式教育等理念,后人结合情境进行了更加具体的研究。比如我们从中国知网选取了C刊《中国教育学刊》上的一篇文章《新媒体与主体间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篇文章被引量83次,下载量2076次,主要探讨了在我国大力推进新媒体教学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背景下,教师应该如何基于弗莱雷对话教育的理念,构建师生平等交流的新场景,这是对弗莱雷对话教育理念的本土化、情景化应用。
       在批判教育学方面,我们选取了C刊《高等教育研究》上的一篇文章《大学人文教育与人的解放》,这篇文章就是从教育批判的视角阐明了教育是以维护和发展自由解放的教育,是使人更具有智慧的教育,是使人更像人的教育的观点。文章作者认为,大学的人文教育可以解放学生的思想和精神,引领大学发展。可以说这篇文章是对弗莱雷教育解放思想的进一步阐释,对于批判教育的中国化发展。


06 本书小结
       好,以上就是这本书的全部内容了,我们来总结一下这本书用三个部分阐述了弗莱雷的批判教育思想。
       第一部分讲了什么是压迫教育。为了摆脱压迫教育,应该去除非人性化的压迫,追求促进人性化的解放教育。只有通过意识化,通过教育手段让被压迫者内在觉醒,才能真正使他们获得自由和思想解放,具有批判意识,成为更完善的人。
       第二部分介绍了对话和反对话理论。讲述了统治阶级是如何通过反对话的具体手段,包括征服、分而治之、操纵和文化入侵,接着描绘了被压迫者应该如何通过合作、团结、组织和文化合成来促成对话。
       第三部分讲了在教育教学中应该摒弃灌输式教育,教师和学生之间不应该是银行一样的储蓄关系,教师给学生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死记硬背,而是应该采取提问式教育,教师和学生平等合作、共同进步,构建批判性思维,发现和解决问题。
       最后我们梳理了一下这本书核心思想对教育界的影响,以及它目前的学术研究应用。
       通过解读本书,你对于保罗•弗莱雷的批判教育观点有什么感想呢?我猜你可能会有感同身受,有豁然开朗,也可能会有一些质疑,例如担心书中的交代的思想是否过于理想化等等。
       其实在本书问世以来,也有过来自学术圈、来自社会的质疑。比如有的人认为弗莱雷的观点存在偏激之处,比如他认为不存在中立的教育,要么和压迫者站在一起,要么和被压迫者站在一起。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保罗•弗莱雷写作的时代背景和自身经历奠定了本书的基调。当时正处于二战后,帝国主义殖民国家正处于分崩离析状态,许多殖民国家正纷纷摆脱宗主国走向独立。在这一大环境下,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也走上了反对社会压迫,争取人民自由解放之路。正是在这一条件下形成了以批判外来殖民者统治和内部阶级压迫为特征的“被压迫者教育学”思潮。
       保罗•弗莱雷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写出了本书,而且面对可能的质疑,保罗•弗莱雷在写这本书的时候就已经想到了。他在书的开头就坦白地说,这是一本写给激进主义的书。
       可见教育改革任重而道远,一直有一群人在为之奋斗。不可否认的是,本书在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对话等教育改革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当今教育仍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是一本值得仔细品读的经典著作。
       好了,这就是今天解读书籍的全部内容,恭喜您读完了一本经典。
       厚积薄发,期待你的进步。

评论
意见反馈